升级追踪疫情才能保障公共健康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继续在本地扩散,传播链难以一时三刻切断,但社会不能躺平,置老弱者生命于不顾。为了让卫生部门尽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政府须丰富“安心出行”功能,添加取得民众出行记录的功能,市民亦应配合抗疫进程。

法例已经给政府足够权力取得民众出行活动资料以供部门分析。私隐专员钟丽玲周四(10日)的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表示,“安心出行”加入追踪接触者的功能,并不违反《私隐条例》。根据条例第59(1)条,与公众或社会利益有关的健康事宜,可免受限制使用资料的规管。

钟丽玲。(立法会直播截图)

添接触追踪功能不违法

“安心出行”增加追踪接触者功能到现在更见必要。上月初“望月楼”群组的追踪工作要依靠八达通和信用卡交易记录等方法才可找回所有顾客,可谓费时失事。正因为Omicron容易传播,社区容易出现超级传播。当此情况发生,卫生部门要更快找出并隔离当事人。最简单增加功能的做法,是实名制“安心出行”,程式上载到访处所记录到中央资料库。

《私隐条例》第59(1)条指出,“在相当可能会对资料当事人或任何其他人的身体或精神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资料使用者可毋须得到资料当事人的同意而向第三者披露资料当事人的身体健康或精神健康有关的个人资料”。就“安心出行”而言,开发程式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可以向卫生部门披露用户感染或有感染风险的资料。钟丽玲补充,收集的资料是必须、不可超乎适度的,亦要告知使用者收集资料的目的。

追踪感染漏洞 官民也有责任

私隐专员公署对因健康理由而豁免受限制使用资料的立场一致,早在前年2月疫情爆发之初发已发出相若内容。政府过往不尽用接触追踪功能,不是基于法律障碍,主要是因为民间抗拒政府索取大量个人资料,担忧政府过度收集和滥用个人资料,监察市民日常举动,当中有人把港府在土地房屋以至抗疫缺失泛化为总体不满。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安心出行”加设针卡和“港康码”等属可考虑的安排,当局会因时制宜向防疫专家作出建议。(欧嘉乐摄)

但政府有些措施做得差,不代表其他措施亦然。疫情严峻,政府已动用大量人手资源抗击,阻止医疗系统崩溃,维护生命。市民此时应放下前嫌,配合政府抗疫策略。若从权利的层次讨论,保障私隐非绝对权利,需要与其他价值平衡。在疫情范畴,这包括他人的生存权和公共健康。因为缺乏行踪资料而令无辜市民染疫伤亡,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进一步说,民众稍稍放下对私隐的执着,能够换来早日击退疫情,各项社交距离限制得以解除,回复行动自由。权衡轻重,益处比坏处大得多。政府可以多走一步要增强大众信心,主动找独立机构重新为“安心出行”的资料处理、保安和销毁资料等程序做审计报告并将之公开。

接触追踪一直是本地抗疫的弱项,其根本问题是政府往绩差劣。政府当初能够一早推出含追踪功能的“安心出行”,抗疫路就可更顺遂。就此,政府要汲取教训,推行所有政策也要按公众利益行事,提升民众福祉。市民感受政府的政绩后,将会对政府改观,在判断政策利弊时会减少猜忌和诉诸阴谋论,更愿意顾及大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