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能力做好大型检测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卫生防护中心周二(11日)指目前不少个案在屯门居住或生活,怀疑当区有隐性传播链,呼吁所有居住在屯门、在屯门工作的人士接受检测,同时政府将屯门多个地方纳入强制检测公告,而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1月9日曾到访屯门爱定商场的市民,更须进行六次检测。

大批屯门居民响应政府到检测中心等候进行检测,惟当时区内只有两个检测点,导致市民需要大排长龙。《香港01》记者到场视察发现屯门安定友爱社区中心的流动采样站检测人龙横跨整个屋邨,更有居民表示轮候了六小时仍然未能入场。

亡羊补牢不能只补一半

在屯门大检测中心排长龙后,政府推出应急方案,表示会于周三(12日)起增设八个流动采样站,令整体可以进行检测的地点增至十个。惟当中五个只会运作到下周二(18日),一个持续不足一星期的补救措施的作用令人怀疑,而且检测点主要集中于大型屋邨区域,对于居住于屯门郊区的市民并不便利。

特首林郑月娥周三被问及检测力不足的问题时,强调时间很急,当局和承办商已作出最大努力,而屯门只是特殊例子,希望市民配合,不过并未有提及如何应对类似情况。政府虽然有多次强制封区检测经验,不过检测规模一旦需要扩大至更大的社区,就出现力有未逮的一面。

政府需要反思检测乱象成因

对比上月西安市进行了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相关工作亦大体有序地完成,使得大多数隐匿病例和社区感染者能够被及时发现,避免了疫情扩散,就此香港政府更应该作出反思,为何连一个区的工作都未能做好,当中到底存在了甚么问题。

就屯门检测而言,政府明显准备不足,一早怀疑屯门有多条隐性传播链,但却未尽速调配资源于屯门社区之中,反而后知后觉。隔了一天大排长龙后,至周三早上仍然很多屯门居民要排队等待检测。政府一直侧重于“谷针”方向,却忽视了如何把不同范畴的防疫抗疫工作尽善尽美。防疫措施的执行与理念上既未能够顺利配合,防疫工作便有进步空间。

检测工作亦是防疫抗疫的重要一环

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模型,根据本港Omicron个案所居住与到访的地点、疫苗接种率及人口流动数据等,预测了香港荃湾、沙田、九龙湾及元朗等地将成下一批传播高风险区域。政府必须汲取是次教训,尽快规划出应对方案,预算好可以作出调配以至增拨的资源,防范疫情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