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通俗文化中的艺术价值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旺角泉章居霓虹招牌屹立多年,早已成为旺角其中一个地标,不过随著旺角泉章居自去年停业后,门外霓虹招牌去向一直备受关。霓虹保育团体“霓虹交汇”(Tetra Neon Exchange)指,曾于最少八个月前已开始跟进相关事宜,甚至曾与现任管理层进行了面谈,惟最后未达成共识,而日前就有市民拍得招牌已被拆卸。

旧霓虹招牌暗藏文化价值

对比其他不同的霓虹招牌,泉章居霓虹招牌更有另一个给予了大众讨论的空间,组织“霓虹黯色”指,翻查资料发现早期位于深水埗的泉章居店舖外墙上所写的是北魏楷书,而且对比过往的手稿图亦的确用上了北魏楷书写成,更有民国时代著名写草书书法家于右任题字,而现时招牌中所使用的字体为草书,招牌修改幅度之大于过往并不常见。

其实霓虹招牌除了是香港市民过往生活的印记,更是一直作为香港夜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但构筑外国对香港街景的印象,更是对流行文化有著深远的影响,在过去不同的知名影视作品中,例如日本动漫版的《攻壳机动队》及电影《银翼杀手》都深受霓虹招牌启发,往后甚至成就了一种世界知名的视觉风格——数码庞克。

文化与安全要作出取舍

平情而论,霓虹招牌虽然是香港街道文化及历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强行盲目原址保留无疑有一定难度。过往由于缺乏建筑规限,不同的店舖都会加建霓虹招牌于大厦外墙以作招徕,但招牌安全的责任往往难以找到承担者,而且又发生过多宗招牌掉落意外,基于街道安全考量,拆掉招牌工作无可避免。

而政府亦有于不同时间都有推行政策去作出管制,当中包括:2010年推行“小型工程监管制度”、2013年实施“违例招牌检核计划”及2014年起实施的“目标街道大规模行动”,将不合规格的霓虹招牌清拆,单计2018年至2020年9月屋宇署就发出了2,439张清拆令,而已拆除或修葺招牌的数目(包括违例、弃置或危险招牌)更多达7,888个。

日前有市民拍得,旺角泉章居的招牌最终已被拆卸。(“霓虹交汇”Facebook图片,Credit: Dennis Yau)

善用资源活化保留特色招牌

多年来的拆卸工程令霓虹招牌在香港“买少见少”,但同时亦唤起了港人对霓虹招牌保育工作的关注,其实政府亦可以对有额外文化价值的霓虹招牌作出保留,一方面可以对香港街道以至通俗文化作出记录,同时仍可以其作为阐述香港历史的载体。

正如西九M+策展人彭绮云所言,本港的视觉文化孕育自多元混合的独特环境,也融合中西荟萃的交流碰撞,更在限制之中展现创新及变通,很多事物都只可能在香港作为背景之下发生。相信霓虹招牌亦是其中一例,既然博物馆“香港:此地彼方”展览就希望以艺术、平面设计、建筑及电影,多角度勾勒独有的香港故事,而且已经收藏了森美餐厅“霓虹牛”及“鸡记蔴雀耍乐”这两块招牌,不妨考虑再收多一块霓虹招牌,进一步阐述香港招牌与香港特色广告字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