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肖建华“失踪”悬案 港人疑问谁来解答?
内地富豪肖建华一度报称在香港“失踪”,有报道指他被内地公安越境“挟持”返回内地,今次事件虽令不少港人再度联想到铜锣湾书店事件,但两件事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的地方,变成一宗悬案。无论铜锣湾书店事件也好、肖建华事件也罢,若港人心中的疑问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答案,恐不断磨蚀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有本港报章在周三(2月1日)以头版刊登声称是肖建华的声明,表示他“不存在被绑架回内地的情况”,但除了书面声明外,肖建华自上周五(1月27日)一度报称“失踪”,至今未有露面。与此同时,有外国传媒报道指,肖建华是在上周五,于他下榻的香港四季酒店,遭五至六名便衣公安带走,今次事件令不少港人联想到铜锣湾书店股东李波失踪案,再惹港人对公安有否越境执法、一国两制有否遭受冲击的疑问。而事实上,两件事件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肖建华离奇“失踪” 与李波案部分相似
两件事件的最大相似之处,是无论李波又或肖建华,业务上都和内地有密切关系,如李波担任股东的铜锣湾书店售卖大量声称是中共政治内幕的“禁书”,不少购书客亦来自内地;而肖建华旗下的“明天系”财团,更被指控制内地上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亦曾有报道称他的资金来源有问题。李波和肖建华似乎都知道,他们一旦回到内地或会惹上麻烦,因此一直回避返回内地,李波便将回乡卡藏于家中,有消息则指肖建华与其随行人员,长期租住香港四季酒店,以遥控内地的生意。
而且,李波与肖建华“失踪”之后,其家人都曾经向香港警方报案寻人,显示对其返回内地一事,似乎连家人都被蒙在鼓里。在事发之后,李波与肖建华都只以书面声明“报平安”,未有亲自亮相释疑,他们的家人亦很快向香港警方要求销案,但对返回内地一事的详情,亦未有公开说明。
除这些相似的地方之外,港人固然关注后续的事态发展,肖建华会否如李波以至其他铜锣湾书店人员般,接受一些特定媒体的“独家”访问,对外讲述“近况”?又或在官方媒体中现身说法,对过去做过的一些事情“认罪悔罪”,并称自己“首先是中国人”,放弃作为外国公民享有的领事保护权?
当然,肖建华事件的后续发展,仍是未知之数,毕竟相比李波事件,两者仍有一些分别,例如李波是以“自己的方式”偷渡回内地,肖建华则有正式出入境记录,若他是在不情愿下被“挟持”,为何在过关时没向港方执法人员求助?以至在肖建华的书面声明中,表示他在“国外”接受治疗,并未提及他身处内地或在何方。肖建华更声称他持有外交护照,享有外交保护权,这段声明到底是向谁人放话?
港人忧虑其来有自 谁为悬案解画?
凡此种种,令肖建华“失踪”事件,变成了一宗局外人难以理解的悬案。但在中港互信相对薄弱的当下,不少港人似较倾向相信,内地执法部门或多或少有介入,甚至直接主导、参与肖建华的“失踪”,质疑此事违反了基本法第22条,即“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的条文,为一国两制遭到践踏──内地“河水”侵犯香港“井水”,再添新“例证”。
然而,这个问题是否确确实实存在?又或者只是港人杞人忧天?暂时虽难得出确切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铜锣湾书店事件及肖建华“失踪”案一日未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答案,港人对一国两制能否“不走样、不变形”的疑问,只会继续滋长、发酵。一旦港人的信心不断因这些事件被磨蚀,信任基础日益不牢固的一国两制,又如何走下去?
当前,港人期待的正正是这些“失踪”事件的答案,不论铜锣湾书店相关人士,以至肖建华,如何“失踪”?为何“失踪”?是否涉及越境执法?有没有人应该被问责?反映中港互动有何不足?两地相关部门如何改正?
只是,港人心里疑问再多,谁又会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