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加税控烟成效存疑 不如向“战斗民族”学习?
吸烟与健康委员会日前促请政府来年增加烟草税一倍,每包香烟售价料大增至95元。烟草税自1970年代起开始征收,自此成为减低市民吸烟意欲的主要政策,及后屡将税率提高。然而,多年来吸烟人数仍然高企,香港现时有约64万烟民,每年超过7000人因吸烟而死亡,难免令人怀疑烟草税的控烟成效。事实上,控烟政策不宜继续过分倚赖烟草税、纠结于其税率之高低,政府大可检讨既有制度、借鉴他国做法,遏抑社会吸烟风气。
烟草税实施至今将近半世纪,其效果却似乎有限。其一,香港烟民人数降幅渐见瓶颈。根据吸烟与健康委员会〈2015年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第59号报告书〉(报告书),1993年与2015年的习惯每日吸烟人数分别为68万及64万,廿二年来人数相若。而最近三次提高烟草税分别是2009年、2011年及2014年,期间烟民人数仅由65万轻微下降至64万,可见成效有限。
加税效用递减 烟民照买贵烟
其二,提高烟税加剧私烟问题。烟税提升但烟民减幅有限的其中一个原因,相信是有不少烟民转买私烟,有调查指,前年私烟占全港香烟消耗率29.1%,即约15亿支未完税香烟,意味港人每消耗3支香烟中便有1支是私烟,情况较其他地区平均每7支才有1支私烟更严重,估计港府因而少收29亿元税款。且私烟泛滥令政府在执法上需要动用更多资源查缉私烟,不法分子更会用贩卖私烟的收入,从事其他犯罪活动,此或意味现时每年约60亿元的烟草税收入,背后的代价不菲。
其三,高昂烟价非烟民戒烟主因。根据报告书显示,烟民决定戒烟,首要原因是担心影响健康,其次是家人或朋友反对,第三是吸烟已损害了健康,因香烟太贵而决定戒烟的仅占第四(见表)。由此可见相比起烟价,大部分人戒烟是出于关顾自己与身边人士的健康。故此,若政府继续以调整烟草税税率作控烟主要板斧,恐怕只会事倍功半。
健康虽然未受吸烟影响,但想避免影响健康,主动戒烟
37.2%
因家人/朋友反对吸烟,或不想家人/朋友吸入二手烟
31.1%
吸烟已经危害了健康
22.7%
香烟、其他烟草产品或电子烟太贵
13.6%
不再喜欢吸烟的感觉
12.3%
获医生/护士/其他医护专业人员建议
10.6%
*受访者可选多于一项
俄国雷厉禁烟 控烟要新思维
现今世界各国基本上皆有征收烟草税,但单靠征税难以达成目标,部分国家的独有政策值得参考。
例如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其控烟新政就极其严厉,该国卫生部门正考虑永久禁止2014年或之后出生的人士购买香烟,冀在2050年以后国内只剩下少数吸烟人口。由于总统普京向来不吸烟,注重国民健康,有望在其强大手腕下令俄罗斯成为首个全面禁烟的国家。
至如英国卫生部门,近年开始逐部限制烟民享用免费公营医疗服务的权利。苏格兰洛锡安国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Lothian)从2014年8月起不再向烟民提供非紧急医疗服务,当地医生Dr. Zahid Raza表示:“证据显示烟民的治疗效果有限…我们曾尝试不介入(吸烟行为),而在八成的个案中,病人只需停止吸烟及改变生活习惯,其病情便会好转。”2016年9月,英国北约克郡(North Yorkshire)的公立医院正计划停止为拒绝吸烟及痴肥人士进行臀部及膝部手术,英国国民保健署(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发言人对此表示支持,原因是该类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较高,医院须确保他们减肥及戒烟至身体状况合适方进行手术,此举能为国民保健署及纳税人节省千万英镑。
当然,这并非要香港照搬俄罗斯或英国的做法,但这些例子正好说明,要加强控烟力度,除考虑以提升烟税“寓禁于征”,更应有其他新思维,透过多管齐下的做法,多作其他方面的新尝试,方有望进一步改善、提升香港的控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