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台独导演”获平反 张敬轩呢?
在一个多月前,台湾导演陈玉勋因为被指为台独支持者,大陆网民声言抵制由他执导的贺岁片《健忘村》,但该片日前通过中国大陆电影管理当局审查,预定将在过年档期上映,变相平反了他被诬指为“台独”的指控。今次事件有利于两岸影视产业的良性交流,而一些被乱扣“港独”帽子的艺人例如张敬轩,亦应当获得“平反”,莫令民粹主义失控徒添中港之间的心结。
陈玉勋执导的贺岁片电影《健忘村》,不但摄制预算大手笔、题材新颖,而且还结合大陆、台湾两地资金与菁英人才,在台湾各地搭景拍摄,成为两岸影业合作的最好范例。但此前,由于陈玉勋被指支持台独,很多大陆网民表示,如果《健忘村》上映,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的最大侮辱,国家法律权威从此无人尊重。“抵制台独陈玉勋”的呼声之强烈,也给大陆电影管理当局造成了很大压力。
撑太阳花并非台独 陈玉勋“平反”有理
然而,大陆网民指责陈玉勋为“台独”的主要“罪证”,主要因他曾支持太阳花学运,而让大陆网民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事实并非大陆网民想像得那样,只要是支持太阳花学运,就等同台独。
太阳花运动在台湾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这波运动在台湾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是各种庞杂诉求的集合,是当下全球正流行的反建制浪潮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当时参与或支持这个运动的人,并不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支持台独或反对两岸的服贸、货贸协议,而是为了发泄对当时国民党执政的不满情绪,是对服贸货贸在立法院闯关的决策过程太过草率不满,只是遭到了台独政客以及民进党阵营借题发挥。
但正如陈玉勋在声明中所说:“(我)和很多老百姓一样,关心社会,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我反对不公不义,支持所有美好与公理。我赞成服贸货贸,我反对的是当时的当局对服贸的黑箱作业,反对的是像玩笑一样的立法程序,反对的是忽视民众合理建议的态度。”
此次大陆电影管理当局通过对《健忘村》的审查,则体现了处理两岸事务的冷静谨慎,一方面电影管理当局并没有迁就一些网民的民粹情绪,让“抵制陈玉勋”的民粹情绪蒙蔽双眼。另一方面,《健忘村》过审意味著大陆对太阳花运动的清醒认知,并未对参与者统一贴上“台独”标签,同时也是为台湾导演陈玉勋正名、平反。
《健忘村》通过审查 助两岸良性互动
对中国大陆来说,“台独”是敌我矛盾,当然有理由下重手处理,封杀或管控也与法有据,但对于不少台湾的普通百姓、或者对大陆体制仍存戒心的民众,更重要的是要争取他们的认同,而不是把他们简单的推到台独阵营。《健忘村》过审,就体现了这一处理方式,即说明陈玉勋并非“台独”,同时说明大陆当局“懂得台湾民众的心声”,知道什么是两岸之间的差异,明白必须求同存异。
两岸关系需要更多的沟通,而电影正正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就像去年金马奖颁奖典礼,许多上台领奖的大陆影人都感谢当初台湾新电影的启发,颁奖后虽然大陆片横扫所有大奖,但台湾媒体大多反应是认输检讨,大陆媒体则是称赞金马评审针对作品不看地域,实事求是,是真正属于整个华语影坛的奖项。
两岸三地的影视产业应该是共存共荣,互相扶持成长,而不是因为一些与电影不相干的议题,甚至民粹歪风,互相削减彼此的能量与能力。就像陈玉勋在声明里所说:“我只不过是一个靠拍片维生的导演......新的一年,期盼两岸和平。期盼两岸民众能够敞开心胸,放下成见,增进互信。更期盼两岸的影视产业交流也能更加顺畅。”
冰释“港独”误解 化解中港心结
回到香港,近年不少艺人亦被指为“港独”,在内地的民粹声浪下,遭到内地封杀,就如歌手张敬轩只是因为曾对雨伞运动表达同情,就被扣上“港独”帽子,纵使他如何解释,亦难逃被内地当局封杀。
但正如陈玉勋的遭遇,雨伞运动的出现有其因由,既是全球反建制浪潮的一个构成部分,亦是港人对政府施政不彰的愤怒、对政制发展步伐迟缓的失望、对中港摩擦未有妥善处理的一次集中爆发,同情、支持甚至参与雨伞运动,根本不能简单等同为“港独”,否则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去年访港,就不会主动邀请一众曾参与伞运的泛民主派人士见面。
既然陈玉勋也获“平反”,那么包括张敬轩在内,在民粹主义歪风下遭诬陷为“港独”的艺人,内地当局为他们“平反”,为化解中港心结踏出积极一步,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