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十四五”发展机遇 官员须掌握规划理念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通过制定“十四五”规划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已过了九个月,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亦是差不多半年前的事情,香港政府本周一(8月23日)举行《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会,在时间方面来看本来已值得思考。

这次宣讲会的举行,根据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的致辞所说,乃特首林郑月娥今年5月去信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请求中央派人赴香港给特区政府、社会各界讲解国家‘十四五’规划”,这令事情更可堪玩味。

因为早在去年11月,林郑月娥已率领多名局长访问北京,与各个相关部委谈涉及香港部分的“十四五”规划,自言“建议涉及巩固及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当然亦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后,林郑又表示“不少内容吸纳了特区政府过去一年多经研究后提出的具体意见”。若然“十四五”规划的香港部分是特区政府的建议,那么他们如今为何又反过来需要京官讲解?

一些人认为,宣讲会并未有具体政策及措施出台。例如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胡朝晖仅指出,将有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回应对谈时,则谓乐见香港的经济活动采用人民币结算。然而,香港本来就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内地政府“出招”惠港,而是应该主动规划、大胆提出政策及措施。试问一个没有主动性的政府,又如何谈规划?从这个角度看,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说法,便更耐人寻味。

黄柳权:理念、思路对接

林郑月娥在宣讲会上表示,“有了好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执行”。或许,这位“好打得”特首擅长执行,但要令香港把握“十四五”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区政府更需要的是理念厘清。

黄柳权提及在政策、产业、市场对接之外,还要理念、思路对接。而“十四五”的根本理念在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要令“社会全面进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期待”。这些都是价值观层面的认识,也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及最终目标。可惜的是,香港政府施政却从来都没有价值观指引,对社会的“美好生活”无甚想像,对㓥房、贫穷、低收入劳工的苦况无感。若然如此,试问又如何能掌握施政大方向,从而一层一层地制定政策及措施?

其实要落实“十四五”规划,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只是口号,政府只要掌握理念及思路,以市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自然就不会再被动地等待,甚至安于“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