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体育管理要追得上高水平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大放异彩,展现出世界级的技术水平。但球衣安排不周,体育组织的行政管理明显不当。原意协助运动员顺利参赛的组织机构,现实效果却有帮倒忙之嫌。

正如港协暨奥委会指出,“个别运动项目比赛时所穿的衣著……由运动员所属的体育总会协调统筹”,参加奥运赛事的羽毛球球手球衣安排不周,香港羽毛球总会当然是责无旁贷。

但另一方面,港协暨奥委会作为香港体坛的主要协调机构,负责选出及委派香港代表团人选,与本地体育总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羽毛球总会在内,约80个本地体育总会均为港协暨奥委会会员。若然在奥运会这种世界级体育盛事中,羽总也未能妥善安排行政措施,便利及支援代表香港出赛的运动员,港协暨奥委会焉能不作为?其在7月26日发声明指出,“未来将会与各体育总会就此问题商讨”,只怕仍未尽其责。

+1

作风散漫无章的体育管理

事实上,香港的体育组织管理已不只一次被受批评。例如审计署在去年指出,港协暨奥委会并没有机制确保会员遵守港协暨奥委会《章程细则》的规定。在该份审计报告中,港协暨奥委会亦被建议采取措施改善机构的管治,扩大申报利益机制等。

作为港协暨奥委会的香港足球总会,更是恶名昭彰。其辖下的审计委员会去年被揭长年未曾开会,而目前身兼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的足总主席贝钧奇,更直指委员会既然未组成就自然不开会,显然是对审计报告的重要性不以为然。

类似的管治问题,根据2015年的一份审计报告,亦可见香港体育学院的作风散漫。体院作为负责推行精英体育培训及支援的重要机构,却屡被审计署批评个别董事的出席率偏低,而且只采用单层的申报利益制度,即只要求董事在出现利益冲突时才申报,亦曾违反防止利益冲突的严格规则。

不能只拨款不监管

由培训运动员的香港体育学院、推广及发展个别运动的体育总会到代表体坛的港协暨奥委会,三者虽然都是非政府机构或组织,但对于其行政失当、不符社会期望等情况其实政府更是责无旁贷。

香港体育学院的所有董事都是由民政事务局局长提名,并按民政事务局订立的政策方向发展;体育总会中约有60个体育资助计划,根据康文署的体育支援计划而获得整体拨款;港协暨奥委会亦通过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民政事务拨款以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获得不少公帑资助。而且政府拨给予港协暨奥委会以及60个体育总会的总资助额,正由每年约3亿元逐步增加至超过5亿元。当局又有没有确保公帑用得其所,令运动员可以在赛事中继续尽情发挥?

+5

香港的体育组织管理以往都被批评为“世袭制”。例如港协暨奥委会的两名原副会长汤恩佳及胡法光退任时,二人的儿子汤徫抡及胡晓明分别接任,汤氏父子亦分别为羽毛球总会的会长及主席;而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更是众所周知地为会长霍震霆之子。当然,体育兴趣往往有传承关系,子承父志可谓常见,但新一代的体育界管理层会否继续因循旧风,抑或能够革新香港的体育管治,则为社会所关注。

张家朗、何诗蓓等已证明香港的精英运动员实力已更上层楼,达到世界级的水平。香港的体育管理若跟不上需要,最终只会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