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制无助带来高质素的区议会
截至政府上星期五(7月16日)刊宪,十八区区议会已有214个民选议席出缺,其中黄大仙区议会出缺议席多达20人,观塘区议会19席悬空,部分区议会更只余下3名议员,未能达到足够的法定人数补选正副主席。区议会余下的2年半任期,近日有报道指建制中人有意恢复委任制,而特首林郑月娥则倾向彩用“当然委员制”,由分区委员会、灭罪委员会等成员互选产生。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抑或建制中人,有意把区议会恢复委任或当然委员的制度无疑都有其合理的考量。政府不可能委任激进派别出任区议会的议席;而激进的团体亦不可能成为当然委员可以胜出互选选举。因此以委任或当然委员的方式产生区议会议席,将可以让议会恢复昔日的平静,区议会的议程将可重回正轨,急民生所急。
什么准则可以成为议员?
另一方面,循委任或分区委员会、灭罪委员会等成员互选产生区议会议席的方式亦可以令政府在区议会中有稳定和坚实的盟友。在一些地区重建、交通运输或城市规划的议题上,政府将不再陷于“无穷无尽”的反对声音,地区施政将更为畅顺。
然而,区议会作为地区事务的咨询组织,出任的议员应该是真诚热衷于“社区民生”、“服务社区”之士,但无论是传闻中的委任制或当然委员方式,其实都不能确保能带来高质素的区议会。其中一个疑问是,政府以什么准则委任议员或相关地区人士成为“当然委员”?假若政府已发展好一套“知人善任”的方程式当然是喜闻乐见。然而,政府的有关委任或当然委员方法若循“近亲繁殖”的方法,把区议会的议席如政治酬庸分配给友好的建制政党,容易养成一班只懂为政府护航、得过且过的建制派议员,绝非广大市民之福。
应以民生政绩争取选民支持
更佳的做法是一方面社会改变以往二元立场挂帅、只看政治口号的做法,选民重新以议员的政绩为标准,以“听其言、观其行”的原则选择合适社区需要的人士出任区议员。另一方面有意出任区议员的从政者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经过选举,以政绩和急市民所急的态度嬴取选民的支持,把该做的事做好,不用四出游说,亦不用把香港的民情夸大。
假若从事地区工作的人士不是有事才派出助理义工,手持大声公、几叠传单走入屋邨街市,似熟卖熟般寻找市民街坊支持,谁会惧怕选举的洗礼?选民必会以“听其言、观其行”的原则,雪亮的眼睛选择合适社区需要的人士出任区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