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躺平”与香港“佛系”是社会问题的表象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短文近日在内地网上论坛爆红,引发无数内地青年的共鸣。短文中的“躺平”指作者退出劳动市场,降低消费与生活欲望,以维持自在惬意。其后“躺平”被引申为以无欲无为来消极对抗社会了无止尽、过度激烈却又未必能看见回报的竞争,更引来官媒的关注与批评。

两年多没有工作了,都在玩没觉得哪里不对,压力主要来自身边人互相对比后寻找的定位和长辈的传统观念,它们会无时无刻在你身边出现,你每次看见的新闻热搜也都是明星恋爱、怀孕之类的 “生育周边”,就像某些“看不见的生物”在制造一种思维强压给你,人大可不必如此。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躺平即是正义》

内地官媒严斥“躺平”

新华网转载了《南方日报》的文章《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呼吁年轻人要对未来抱有信心,要奋斗。官媒的关注不难理解,因为当年轻人普遍陷入“躺平”的低欲望生活,丧失物欲与成功欲时,无疑会窒碍社会整体发展的驱动力。若然大量劳动力“躺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益与增长亦毋庸置疑会受到影响。只是最有希望的年轻人为何宁愿“躺平”?要唤醒他们的斗志,并不是空喊“奋斗”的口号,又或简单地批评就可以。

(资料图片)

“躺平”在此番掀起潮流,可以说是因为社会矛盾积怨已久。此前内地富商马云说“996”是福报,令年轻人感叹“目前这个社会最大的贬值不是货币,而是你的努力。”拼多多等头部企业多名员工猝死或不堪压力自杀的社会新闻,让不少年轻人质疑“不躺平难道996卖命赚钱给老板花,自己过劳死连墓地都只有二十年使用期吗”。腾讯、百度等企业大量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更让年轻人大鸣不公“不管怎么辛辛苦苦都富不起来,只是别人使唤的工具,工具坏了直接被丢掉”。此前内地热播剧《小舍得》反映激烈的升学压力、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平等,亦令观众深感“如今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阶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躺平”问题未必容易察觉

“躺平”的背后是劳工权益、社会流动、教育资源分配等错综复杂的社会民生问题。而“躺平”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是一个人对未来和前途极度失望,对社会公平极度绝望的体现。因此,政府应革除社会问题,增加社会流动性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让年轻人看得见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和努力的可回报性。

事实上,“躺平”并不是近日内地才有的新鲜事,比如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后便曾出现低欲望社会。一些女性面对传统逼婚的压力和现下家庭暴力、职场妈妈被歧视等现象,选择不婚不育,也是一种“躺平”抗争。“躺平”虽然温和,但正因为此,所以起初未必为人察觉其背后的社会问题,错失解决良机。

2019年阿里巴巴前总裁马云形容996工作制是“福报”,便引起广大人民的声讨。(福建日报)

佛系躺平 一脉相通

香港早几年也有“佛系”青年的说法,不争不抢的生活方式当道。他们虽然没有如“躺平”般的无欲无求,但显然也不是老一辈眼中当年的狮子山下拼搏精神。然而当社会批评年轻人不思进取时,又是否想过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如今的年轻人身处的早已不是老一辈可以白手起家的香港,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赵永佳去年的研究便曾指出,原本就出生在首两个阶层的青年,最终能够挤进第一阶层的机会较基层青年的高四倍。阶层固化让许多青年放弃努力,选择“佛系”。而香港同样面临内地所存在的劳工保障不足、过度竞争、置业难等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2020全球生活报告》指出香港平均楼价高达972万港元,若以男性2020年第四季工资中位数2万元计算,置业费用相当于其四十年以上的劳动所得。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诸多年轻人宁愿佛系月光,也懒得追逐追不上的楼价。因此香港青年的佛系和内地青年的躺平,都是对社会固化,个人未来失望的无声抗议。

特首林郑月娥自言爱护年轻人,又说“香港是属于今天的年轻人的”。只是政府若不真心实意去倾听年轻人的困苦,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改革社会土地、房屋、阶层流动、劳工权益等多方面的弊病,香港的佛系年轻人难免有一天也会选择“躺平”。政府必须正视年轻人的灰心、社会的固化,不能赔上青年和香港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