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线大瘫痪 港铁还要坏几次?
港铁将军澳线周四(5月22日)下班繁忙时间瘫痪超过两小时,大批市民有家归不得,甚至要绕道沙田只求回家。港铁“罢驶”不只影响将军澳40万人口,连带观塘、九龙湾、北角一带路面交通挤塞,将军澳线“冧档”近乎瘫痪了半个香港。当港铁代表晚上表示感谢居民支持和包容,岂不是“难听过粗口”?
最讽刺的是,港铁因应2022年尾荃湾线及将军澳线连接发生列车事故,在2023年6月才公布了《检讨报告》,承诺作出一系列改善。当中包括回应独立监督小组的建议,承诺“会在2023至2027年期间投放650亿港元于资产维修保养及更新……以改善资产的表现及可维护性”。然而,昨日将军澳线却因架空电缆(高压线)组件有短路迹象导致电力故障,进而影响讯号系统,导致全线服务停摆超过两小时。650亿花了在哪里?说好的“良好、安全和可靠”体现在何处?
承诺投资系统升级 电力讯号双重瘫痪
《检讨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目的是“确保铁路资产管理维持在高水平”,以“避免同类重大事故再次发生”。港铁亦承诺会“检视现有系统下的罕见但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项目,以确保相关缓解措施有效”。此次电力故障导致全线服务受影响,不正是一宗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项目”?这是否意味著港铁所承诺的风险管理强化措施,未能有效预防或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与扩散?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亦质疑,若仅是电力问题,不应导致全线停驶,关注是否存在信号系统的深层次问题。
故障发生在北角至油塘的隧道内,乘客在黑暗中经历列车停电、冷气中断,滞留十多分钟,有列车甚至耗时近半小时才抵达月台疏散乘客。这不但与“安全”、“稳妥”完全沾不上关系,试想在这密闭空间长时间困顿,万一有乘客身体严重不适,例如心脏病发或哮喘发作,延误半小时才可能返回月台得到救助,后果会是怎样?港铁是否有提升在隧道等特殊环境下的应急预案与乘客安全保障?港铁若不正视隧道内发生故障的风险,在不幸事件发生后道歉也只会于事无补。
应变称不上应变 抢修漫长添混乱
在将军澳线“罢驶”后,港铁指示不清,接驳巴士不足及延误,以致北角站外等多处人山人海,场面非常混乱。有巴士甚至显示“暂停服务”,令人无所适从 。港铁归咎于繁忙时间路面挤塞,但香港塞车岂是新闻?小学生也知道的事情,有效的“应变”本来就包括了周全考虑和替代方案。港铁自言已调动130名职员协助疏散,但我们看的应该是用了多少人手,抑或是否有效解决问题?
从下午5时15分“跳掣”到晚上10时半才全线恢复服务,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抢修时间,远超市民的合理期望。至于为什么“跳掣”,为什么延误这么久,港铁到了晚上交代事件时仍然拿不出具体解释。有工程师提到将军澳线曾经发生多次电力故障,这是否意味港铁还未全面检视其架空电缆系统,避免发生这样全线瘫痪的事故?
一再延误罚完又罚 政府有责监督改进
立法会议员促请港铁在下周的铁路事宜小组会议交代,但要交代的不只是港铁公司。运输及物流局上星期才向立法会表示,会“跟进港铁公司的调查工作以及跟进措施,确保港铁公司切实及全面落实有关改善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港铁公司会投放充足的资源,让资产更新工作能够按计划依时完成,让铁路资产运作良好、安全和可靠”。将军澳线瘫痪事件反映的,却是港铁运作不良好、不安全、不可靠。
将路政署铁路拓展处升格为铁路署的建议,由提出至今已经四年。在公共财政紧张的当下,要扩充人手、增加拨款以监督铁路规划、建造及规管安全工作,不会没有难度。但另一边厢,港铁作为几百万市民日常出行的一部分,接下来还有北环线、屯门南延线等新项目,也没有再次瘫痪的空间。单是去年,港铁已经发生了超过五次半小时以上的服务延误事故,今次即使因为发生于繁忙时间而罚款加大,但比起一两次的些微回馈,市民需要的更是可靠、安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