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宁德时代在香港的IPO已于周四(5月15日)中午截止认购,预计下周二(5月20日)挂牌。这次集资规模高达310亿至410亿元,肯定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而且中美角力斗得正酣,美国对华车用锂电池关税在下调后仍然接近六成,宁德时代作为中国电池巨头,这次的发行安排预示着中资企业国际融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可能正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继深圳A股主要上市后,宁德时代选择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其H股IPO计划发行约1.18亿股,用于支持匈牙利设厂等海外扩张,指导价据报为招股价上限的每股263港元。市场反应热烈,本港券商的孖展认购总额高达2804亿港元,超额认购逾119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香港、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美国的橡树资本以及意大利阿涅利家族的Lingotto等超过20家机构,合计已锁定约26亿美元的发行份额。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宁德时代虽然是全球发售,但只采用美国证券法“S规例”(Regulation S)而不设面向美国合格机构买家的144A条款,意味这次IPO在初始发行阶段确将美国境内的投资者排除在外。彭博近日有文章“唱啖”宁德时代的发展前景,看来不只葡萄买不到是酸的。
规模、结构与时代背景交织
香港对上一次逾400亿元规模的IPO,要数2021年的快手科技。当时市场对科技股热情高涨,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近1200倍,国际投资者亦反应热烈,但不同的是当年没有如宁德时代般出于地缘政治考量而用“S规例”。这次作为年度全球最大IPO,却在结构上明确绕开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美国本土,这令事情变得可堪玩味。
对宁德时代以至中美角力稍有留意,都会对今次安排毫不意外。今年1月美国国防部将宁德时代列入一份黑名单,指控其与中国军方有联系。上个月美国国会议员又去信施压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要求退出宁德时代在香港IPO的承销工作。面对美国到处留难,宁德时代自然有“S规例”的安排,降低在美法律风险和政治干扰,避免因直接面向美国市场发行而可能触发的更严格监管和潜在制裁。
宁德时代选打开门做生意,始终要实现自身战略目标。这次他们要筹集资金支持全球化布局,特别是欧洲生产基地的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引入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非传统西方资本作为重要基石,不但显示了在当前局势下,宁德时代可以吸引多元化背景的股东,而且H股的定价仍紧贴其A股水平,显示了其作为全球电池龙头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和议价能力。
一个新模式的诞生?
这次IPO虽然不直接向美国本土发售,但美国机构投资者莫不设有离岸实体,依然可以参与集资。宁德时代因此可以在相对可控的风险下吸纳包括美国在内的资金,其顺利上市的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融资活动。
最明显的是,这次为中概股回流或者内地企业来港集资提供了范本,即采用“S规例”国际发售,加上多元化基石投资者支持。而宁德时代在3月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其主席吴清又明确表态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并表示将优化相关机制,等如为这种“新模式”提供了坚实后盾。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香港必然是中资企业连接国际资本的桥梁。
随着特朗普政府挑起事端,又不排除要求中国企业退市,不少中概股肯定已内部研究了回流香港的部署。宁德时代的模式很有可能成为参考,尤其是科技和战略行业的“大cap股”。他们既要对接国际资本,同时又希望降低美国风险,借着港股通又可以联通内地市场,此模式吸引力是明显的。
双离岸枢纽的崛起
对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是否可以开新一页,成为“双离岸中心”?一方面,香港早已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枢纽。另一方面,香港可以成为中资企业的重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离岸于”美国本土监管,但同时吸纳包括美元在内的国际资本。美国资金以离岸形式借着香港投资中国,而港元因为与美元挂钩,又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汇率基础。香港若能发挥这种“双离岸”角色,促进资本在不同体系间的有序流动,甚至有望重塑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国际”不再只等如美国,而成为真正的国际。
正如宁德时代为电动车提供动力,香港也要为新时代的展开提供动力。特区政府既要深化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丰富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同时也要成为汇聚美元的资金池,提供具吸引力的美元投资机遇。要同时做到这两点,香港必然要与中央部委如中证监紧密合作,为中概股回流和两地市场融合创造更便利的政策环境。
今年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设办事处的港交所,必须加强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资本市场的联系,吸引更多元化的国际资金。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5月14日)总结中东之行时表示,中东国家正积极寻求投资中国和香港特区的机会,配合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趋势。至于简化和完善第二上市及双重主要上市的规则,积极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开发更多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更是已经毋庸赘言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