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休战重塑后霸权时代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即使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宣称中国“找上门”,但所有人都知道白宫才是急于展开贸易谈判的一方。4月2日所谓“解放日”公布的所谓“对等关税”,当天以后启程前往美国的货船在上星期开始抵达美国港口。关税不只令到船期亦大量取消,码头随时手停口停,美国消费者亦即将要承受关税带来的高成本生活开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Scott Bessent)和贸易代表格里尔 (Jamieson Greer) 一连两日(5月10日和11日)在瑞士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谈判,政治现实上不可能空手而回。

北京星期一(5月12日)下午3时,美国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关税噩梦似乎有醒来的机会。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白宫宣布4月2日行政命令中的24个百分点额外关税将暂停实施90日,只保留当中10%额外关税,其后两度(4月8日及9日)加征的额外关税完全撤销;作为对等行动,北京同样暂停实施第四号公告中的24个百分点额外关税90日,只保留10%税率,并撤销第五及第六号公告加征的关税,并会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以来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重大进展”与未解僵局

不只降低关税的幅度超出预期,中美的措词及字眼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白宫形容此乃“重大进展”及“具建设性”会谈的成果,北京强调这是“平等对话协商”的“重要一步”,突显“相互尊重”与“相互开放”。全球市场松一口气,从股市的反应即可以知。

毋庸讳言,两国放下关税武器,并未等于化敌为友。再天真的人也知道,何立峰和贝森特、格里尔将来仍要进行更多谈判,能否签署一份全面协议也是未知之数。最明显一点是,即使有传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参与谈判,但中美联合声明却未提及芬太尼问题,美方亦没有撤回特朗普以芬太尼为名加征的20%关税,换言之美国对华关税并非直接降至10%,而是两者加起来的30%。这次联合声明中亦没有提到恢复小额包裹免税政策(De Minimis),即美国应该仍然会对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800美元以下电商包裹征收120%关税。

短期政治与长远博弈

事实上,中国对于特朗普的伎俩不会感到陌生。在他的第一届任期之内,努钦——就像现在的贝森特——也曾扮演鸽派角色,两个政府更曾达成协议。如果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为什么现在的中美冲突又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的谈判经验显示,双方在协议应具体到何种程度、美方对法律细节之要求、中方对政策弹性之偏好等问题上分歧巨大。更根本的是,特朗普一心维系美国经济强权,未来势必在不稳定及寻找下台阶之间继续摇摆不定。

中美能够短短两日之内达成联合声明,难免是一次脆弱的短暂停火,就像俄罗斯和乌克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那样。更何况特朗普习惯于自制“胜利”——即使是精神胜利法,加上他的最终取态又可能受白宫内贝森特、马斯克和纳瓦罗等人之间权力变化而影响,意味美国的贸易政策始终取决于短期政治需要,不一定有利于互惠共赢。

中国“不跪”与美国让步

不过在此轮交锋中,中国以“不跪”的姿势取得了白宫主动削减关税,彻底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的穷途。特朗普即使试图以帝国的身份,挑自身有优势领域强迫自由贸易,对其他领域却采取关税壁垒。但中国凭借其经济体量及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抵制了美国单方面的施压,说明了当今国际格局已非上个世纪可比。

这甚至会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面对美国霸权时,更多国家将会采取更为自信、维护正当利益的方式应对。而单单是这个后美国霸权的认知革命,足以使中美这次互减关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关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