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颠覆不是闹着玩
近日不少人笑说,宫崎骏终于可以退休了——或者应该说,不得不退休了。以人工智能(AI)ChatGPT生成吉卜力风格的图片一张又一张,很多人乐此不疲。继Grok 3免费开放使用之后,Google开发的Gemini最新模型也免费向开放,使用者当然是最大得益者。不过那边厢,微软创办人盖茨预言AI将在未来十年内取代医疗、教育等专业人士,新科技将会带来机遇抑或挑战,恐怕一言难尽。
“北创科”虽然有待建成,但“南金融”也可以与科技结合,以AI技术分析数据、评估风险、侦测诈骗以至是全天候提供个人化理财建议等。零售业可以通过AI分析消费者行为,从而精准推送商品,物流公司可以利用AI优化配送路线,甚至连医管局也于公立医院试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医生撰写医疗报告。如果“无处不AI”,有研究推算,至2030年可为本地经济带来约2874亿元的增长。
利用ChatGPT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展示AI连在创意领域也充满潜力。以往要花几个月时间,现在动漫与设计产业可以借助AI工具快速生成概念图、动画草稿甚至剧本初稿,降低创作门槛并加快出产。但当AI如此无远弗届,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盖茨预测AI将取代医疗与教育等领域的人类角色,香港作为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会否面临就业结构重大调整?
AI聊天机器人相信正在减少对客服人手的需求,金融、法律、会计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初级职位也可能首当其冲,还未计物流与制造业的低技术劳动职位。由于要引入和适应新技术,这种冲击尤其对中小企业员工及年长打工仔构成挑战,需要政府及早规划转型。私隐专员公署日前发表《雇员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单》,正是看到机遇伴随的挑战,希望能促进AI在香港安全及健康地发展。
不过正当AI连漫画创作也能参一脚的同时,Chiikawa也在社会上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现象。动画自今个月起停播三个月,不少人高呼“世界末日”。香港期间限定店于周三(4月2日)起至开放,直至本月27日,势必吸引大量市民前往打卡与消费。AI即使能够模仿漫画风格,但Chiikawa的吸引力显示,大众仍然对原创性、文化特色、情感共鸣以至是实体体验有莫大需求。如何在技术与人文间寻找平衡,是香港——以至是各地社会——面对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STEM教育,但另一方面也要创意思维、批判思考以至是情感智能等“人类优势”;我们既要赶上时代步伐,以AI提高经济生产效率,又要帮助各年龄层的市民掌握基本数码技能,确保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AI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或者能取代专业人士的一些功能,但根据“人在环中”(human-in-the-loop)模式,我们对于关键决策仍要负责任。与其说是取代人类,不如说是人类要重新定位,认识自己独特的功能。当我们使用ChatGPT生成图片,为Chiikawa着迷时,我们也在体验AI如何悄然融入日常生活。若无法适应这场颠覆全球的科技浪潮,被取代的就不只是个别行业,而是整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