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问题都看不清 “好打得”又有何用|于品海
香港的行政长官最近发表了2020年的《施政报告》,内容非常繁杂,但却无法让公众释怀,看清楚香港的前路。撰述这份报告显然是一件艰辛的工作,而且更被要求重新编写,大家以为可以有所期待,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大多数市民对报告毫无感觉。
从各方面的资讯可见,中央政府清晰要求行政长官关注两个方面——政治与民生:政治冲突需要通过“斗争”来解决,民生困局只能够通过“改革”来应对。很可惜,这两样工作都不是香港政府所习惯或认识的领域,所以,眼高手低、主次不分,各种笨拙的表现都是可预见的。中央政府如果不主动出手,化解挑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民生困局只能通过改革应对
前一段时间重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一次体会到如果缺少像毛泽东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毛泽东清楚认定中国社会身处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意识到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也就是必须解决中国农民的困难。相比之下,国民党错误认为解决军阀割据,武力完成国家统一,将经济问题交给家族财阀来解决,自己的江山就可以坐稳,当农民已经按捺不住,它甚至将农民视作叛乱者,将其推到对立面,埋下了自己政权被推翻的种子,结果如何有目共睹。在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之所以能开启中国四十年来澎湃的经济建设,同样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国家形势有透彻认识,深刻知道如果不解放思想,将社会的焦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无法继续,人民的生活无法改善。这种判断同样是建立在他掌握到中国社会当时身处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而且具备化解这种矛盾的能力和魄力。
改革在香港为什么如此难以发生,社会怨气为什么无法得到适切重视?主要是因为领导者无法掌握问题的真正根源,他们或者看到某些切面,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却因为认识不足、能力错配;更不具备足够的政治魄力,无法对症下药。蒋介石国民党的失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吗?
很多人或许不认同这样的比喻,认为香港问题不可能与毛蒋所面对的局面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只要国家出手,香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作为一个政治家,错判形势可以是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缺乏魄力扭转乾坤就必须退位让贤,这是客观规律。如果不是因为过于轻率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特朗普或许很有机会继续成为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卡梅伦如果不是低估英国人对生活的不满,也不至于同意脱欧公投,结果造成自己黯然辞职,英国的经济前景顿失方向。这不只是政治的理论分析,更是政治必须依循的现实规律,更是国家发展必须注意的历史教训。
掌握深层矛盾方可真正平乱
香港政治存在于极大的不稳中,这已经是社会共识,但其本质是什么,如何应对它,依然是言人人殊。香港政府官员既缺乏意识,亦缺乏魄力,各种拙劣的应对方案丑态百出,当然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连让大家明白问题的手段都缺乏。这是香港的悲哀,亦是对香港的考验。中央政府强势出击,通过法律手段,制止了动乱,将主导者绳之以法,或逼迫他们解散组织,终止运作,其中一部份甚至逃亡海外。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滋生动乱的土壤。就好像当年国民党军队成功北伐,统一中国,意气风发,但却无法终止动乱,更无法避免后来的日军侵华,解决滋生这种动乱的社会不公,原因就在于它看不见中国深层次矛盾之所在。美国政府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早在林肯总统的南北战争时就已开始,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更是美国民主自由的标志性政治运动,但至今都无法彻底改变种族冲突的现实,这是因为美国社会从来没有触碰到滋生冲突的土壤,也就是根本没有化解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如此隔靴搔痒,又如何可能解决种族歧视的根源?简单说,治标不治本只能够短暂压制冲突的发生,或者阶段性解决现在面对的困难,无法避免乱源伺机而动、冲突卷土重来。
任何事物都不会只有一种呈现方式,正所谓“瞎子摸象”,问题不是你摸到大象的哪个部位,而是摸象的是个瞎子。大象依然是大象、象鼻子依然是象鼻子,只因为摸的人看不见,所以错误以为大象就像水管。通识课课纲和教材的混乱、迟迟未能自行立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不公长时期无法解决、年轻人前路渺茫,都是象鼻子或象牙,是香港问题的一个个切面。什么才是主要的问题?那就是香港政府成为那个“瞎子”,而且是一位毫无想像力、认识力的瞎子,它无法将这些分散的、看似毫无关系、不同领域的缺失串联起来,更不可能想像到它们都是“大象”的一个部份,而大象才是自己真正要触碰的物件。
事物的表象与其本质必然具备某种联系,但表象往往无法解释本质之所在,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就无法根本认识表象与本质的联系。中共近年经常谈及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处理社会挑战,说法看似简单,但却隐藏着对主事者认识能力的极大要求。如果不知道问题的本质所在,根本无法使用“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法,结果当然就是无法解决问题。一个瞎子看不见大象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如果香港政府看不清香港的真正问题,不能够大刀阔斧解决问题,结果就会是延绵不断的社会冲突,市民生活在无休止的焦虑中,年轻人的浮躁不安成为社会不稳的计时炸弹。国民党的溃败、特朗普和卡梅伦的政治下场、美国种族冲突一百多年的无解,都是香港政府的前车之鉴。
先要“看清楚” 才能“好打得”
林郑月娥特首的《施政报告》让我们看见她的焦虑,但大家看不见她如何掌握香港的深层次问题,更看不见她提出的解决方法如何治标治本。解决香港的动乱必须使用合适和严厉的手段,这是依法治港的应有之意,无可厚非;但以为平息了动乱,香港就可以回复安定繁荣,舞照跳、马照跑,那是痴人说梦。在一次公开的媒体访问中,特首声称自己已经恢复旧日状态,暗示自己能够继续“好打得”,我希望她在“好打得”之前先要“看清楚”。在提出修订逃犯条例时,她显然认为自己真的“好打得”,但因为没有“看清楚”,结果还是引发了后来的动乱。在反修例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同样是因为没有“看清楚”而手忙脚乱,让所有人怀疑她如何“好打得”。既然中央主动出手,为其提供了能量,她又是否知道自己应该停一步、“看清楚”?因为如果再看不清楚,有可能连自己的政治生命都要搭上,到时候,是否“好打得”已经没有多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