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强制检测不是洪水猛兽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疫情逐渐平稳,周一、周二连续两天录得本地“零确诊”。许多人会因新增个案回落额手称庆,但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是思考怎样巩固战果,这需要采取传染病专家袁国勇所讲的、替有症状的病人强制检测的办法,而当局亦应援引《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赋予的权力制订检测细则,列明强制检测条件和适用对象等,强化疫情管理,务求尽快让病例“清零”。

迄今为止,香港确诊个案只有5,300多宗,防疫成绩看上去较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大城市出色,这与大多数市民自觉佩戴口罩、当局推行严谨边境管制以及减少豁免检疫人员数目有一定关系。但正如袁国勇所指,社区传播链仍可能存在,毕竟任何检测方法都有机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而十四日强制检疫也只能找出约95%个案,所以最后几乎肯定会有漏网之鱼。再加上民间近日已陷入抗疫疲劳,开始有人不再坚持佩戴口罩、增加社交聚会,传播风险相应增加。

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政府为确诊者居所附近的居民、的士司机和院舍职员等高风险群组进行检测,9月初甚至在中央帮助下实施全民普及检测,但这些都不具强制性,换言之只要相关人士自认健康便无须接受检测,而这正是过往检测漏洞所在,代价就是病毒可能残留在社区中。

强制检测须具针对性

无可否认,推动强制检疫具有一定阻力,一些市民或会担心私隐不保,也有声音质疑政府根本没有政治能量这样做,但事实上这些忧虑都有方法处理,例如检疫人员能只收集样本代码,市民无须提供其他个人资料,从而回避私隐问题;至于政治能量,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7条,当局其实一早有法定权力“使任何人接受医学监察或医学检验或测试”,只要政府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依据,相信可获市民支持。

诚然,香港不太可能像新疆喀什那样为全区463万人进行检测,但局部推行是有可能的,而这必须由政府制订细则、精细管理,例如当某幢住宅大厦有多于一定数量住客确诊,或者某食肆有员工确诊,则整幢大厦居民、食肆员工和顾客都须强制检测;另外,有病症者亦要进行强制检测,只有这样病毒才会无所遁形。

一些海外国家正与香港商讨建立“旅游气泡”,陆港两地估计亦会在不久将来恢复通关,这一切若要成事必须建基于香港防疫成绩。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展现魄力,在防堵疫情从海外输入之余,亦须具针对性地实施本地强制检测,让病例尽快“清零”作为社会经济有序恢复的基础。若非如此,香港的失业率未来恐怕有升无跌,市民不是病死就是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