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街市已成“疫症计时炸弹”?
新型疫情持续,香港陆续出现“街市群组”。食环署旗下逾70个湿街市中,至少11个街市出现过疫情。近两日,红磡及土瓜湾街市更出现十多宗新型肺炎确诊个案,导致街市停业两日以便清洁消毒。日常买菜是市民生活重要需求,一旦街市出现感染个案,不仅有较高的传播风险,更影响居民生活,政府须及早“拆弹”。
近日,红磡及土瓜湾街市的多宗新型肺炎确诊个案,六宗属于鱼贩,引起不少市民担心鱼档属于高危。对此,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表示在电台节目解释,随著社区爆发,自然有患者将病毒带入街市。再加上街市通常人多密集,传播风险增高。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亦表示,多个街市爆发疫情相信经由多个途径传播,包括部分人未妥当戴上口罩、档贩之间互相交流,以及现金找续等。
除人流外,环境卫生也值得探讨,或许是街市出现确诊个案多于超市的原因。有葵青区议员指出,区内有部分蔬果档的店员不但没有戴好口罩便摆卖,更随处乱弃垃圾,令后巷满布蔬菜、蛋壳或包装物料,除了大大加重清洁工的负担,更令街坊担心会增加鼠患及病毒散播风险。又比如北区区议员多次反映出石湖墟街市门口聚赌的问题,而即使在疫情期间,不戴口罩聚赌问题亦无改善,而街市内部也有不少不戴口罩交谈的摊贩等。街市屡屡“中招”,或与其密集的人流和复杂的环境不无关系。
增加探测与检测
然而,街市是供销居民日用所需的重要的场所,直接关闭街市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更影响基层摊档的生计。因此政府应建设更好地街市防疫措施。目前人流密集的街市,大部分在入口都没有安装体温探测。即便像红磡街市这种有体温探测的街市,也并非所有入口都能安装。因此,特殊时期政府应考虑在街市入口增加体温探测,尽可能识别潜在的患者。政府也可将街市摊主列为高危行业从业员,列为核酸检测对象。同时,政府应安排增加街市巡逻人手,避免杂物堆积,检查口罩配戴情况,并可定期对摊档主进行体温检查等。另一方面,“钞票”交收流通在特殊时期尤具有一定风险,政府可以考虑资助摊档安装八达通机,又或为他们提供网络收帐的技术培训。
对于去街市买菜的市民,政府也有责任加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比如鼓励市民错开高峰期,去一次买多日菜,回家后以清水浸洗食材,进食水果时应削皮等。同时政府可建议长者减少前往。对于没有年轻人代劳的家庭,目前仅靠个别街市摊主自行提供送菜服务解决,又或排队等待网上买菜等。政府应积极与区议员、社区组织联络,协商如何组成义工队伍,承担为有需要的家庭代为买菜送菜等服务。
目前街市“中招”率高,何柏良称街市为“疫症计时炸弹”。然而街市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从街市的环境检查、防疫呼吁等多方面入手,及早为社会“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