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偏见无助战胜疫情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第三波疫情持续,新增确诊个案连日过百,惟港府应对失当,无论检测次数和病床数目都不足以应对严峻局面,是否要求中央加强支援遂成舆论焦点。本来,在“港人治港”原则下,香港能够自行处理的事当然无须中央费心,但基于疫情可能进一步恶化,两地在情在理应该排除民粹式干扰,加强协作,包括在必要时邀请内地医护参与抗疫。可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却在周一(27日)记者会上声称内地医护来港“不是议程要讲的事”,似乎未有正视目前的需要,甚至显得不必要地投鼠忌器。

香港社会对内地的成见根深蒂固。在医疗领域,不少人觉得凡是内地的就是不可靠,其中内地医护来港更被一些人上纲上线,演译成“模糊‘一国两制’界线”。这些偏见既源自香港医疗水平曾在历史上明显领先内地,也源于内地维持威权体制,以及近年陆港矛盾升温事实。基于上述成见,许多本来可以合作的领域被人为地架置障碍,总是难以推展和深化。

单以抗疫而言,目前除了个别省市,内地疫情整体受控,它甚至有余力支援其他国家和地区。但不少香港市民不愿承认内地处理得好的事实,情绪化地排拒来自内地的一切。

内地抗疫表现佳

平心而论,张建宗没有否定合作,例如他在记者会上提及内地公司帮助香港进行检测、中央派专家在亚博馆兴建“方舱医院”,以及可在研发成功后为香港供应疫苗,这些都值得鼓励和支持。但对于医护到港一事,其“不是议程要讲的事”的表述却有如一种排拒态度,仿佛默许了社会上早已存在、针对内地人员的歧视和傲慢。

事实上,内地在几乎所有领域都与香港紧密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地确实是命运共同体。认清香港的政治地位、敞开心胸认识内地,扩大合作、收窄分歧是香港人应该走的务实之路。张建宗作为香港政府第二号人物,应当以智慧化解社会偏见,促使抗疫合作成为陆港两地重建互信契机,而不是排拒合作。如果任由肤浅主导政府,如果任由偏执主导舆论,只会令两地死结永远难解,而近年备受质疑的“一国两制”也无法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