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与西方眼中的“香港”问题
本周二(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国会已通过的《香港自治法》(下简称“自治法”),以及下令废除美国给予香港的“特殊待遇”,作为对中国政府推行《港区国安法》的制裁措施。单从结果而论,特朗普签署这些制裁措施是各界意料之内,严格而言并无甚特别。然而,香港快速进入中美角力的暴风雨之内,对不少以香港为家的港人而言难免产生不安不焦虑。放眼未来,香港必须理顺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才能确保安稳繁荣。
美国对港政策急不来
无论是“自治法”所容许的制裁或是废除香港特殊待遇等措施,都早被各界所消化,实际影响并不会很大。即使要制裁,美国政府本身已有大量工具在手,其实不需要特别立一条专法,故此“自治法”是政治姿态多于实际。即便美国要制裁中共或港府官员,这些措施的杀伤力放在宏观角力的层面实在是九牛一毛。无论是近日中美两国互相制裁对方官员,而或是有传特朗普不欲制裁主管港澳事务的政治局常委韩正及特首林郑月娥等,其实也就是外交戏码,大家心知肚明这并不会改变到现况。
再说对港的特殊待遇,包括独立关税区及签证等,对香港的经商环境总会有点负面影响。虽然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在去年起为香港部分抗争者所吹捧,认为对中央政府形成威胁,但这个消息早已消化,而且对香港的影响有限,很多评论早已有分析,在此不赘。
这不是说香港可以完全乐观。美方对香港的手段是一时之间急不来的,因为美企在港有巨大利益关系,美国如突然挑起震荡,美企很可能走避不及。但美国只要继续对香港施以威胁,的确对香港长期发展有负面影响。中美张力长此下去,没有人能保证美国在将来会否对香港抛出更多制裁,这将形成长期的不稳定性。不稳定是经营最大的敌人,企业如果顾虑到美方将来“可能”的制裁,可能会自行作风险管理离开香港。这跟贸易战中,美国利用不确定的关税政策,心理上迫使企业离开中国的战略逻辑是一致的。所以真正威胁香港发展的,不是现在制裁些什么,而是美国长期营造的这种剑拔弩张的不稳定性。
国安法何以令西方不安
香港成为中西角力的主要战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很多西方人而言,香港的改变是他们所难以接受的。即使很多国家考虑到利益而没有对中国或香港实施严厉制裁,但同时也难以否认西方国家对《港区国安法》通过的反应很大,甚至到达焦虑不安的程度。这是从1990年代“历史终结论”流行后,西方制度文明吃下的一场重要“败仗”。在过去的30年间,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不断输出制度,成功令不少国家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间即使并非都是成功,但却鲜有像香港这样的失败。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而言,他们在香港经营已久,但《港区国安法》的通过无疑宣告香港不可能继续成为西方国家想像中那个“中国不敢触碰的禁区”,也意味着这是鲜有地一个长久被视为西方阵营的地区“彻底倒向”中国,香港将由“西方世界面对中国的桥头堡”转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桥头堡”。从西方视角而言,香港的“失陷”带来震撼,也带起了西方国家焦虑西方制度可能退潮的深层焦虑。这也是为何很多西方国家的保守派政客感觉“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对香港置之不理相当于西方世界主动承认制度失去普世意义。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
可以确定,香港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围绕着中美、以至于中西角力的旋涡之中。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香港也须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然将难以维持香港的安稳。
过去,很多香港人视香港为一个“世界性”的独立个体,又甚至是“西方阵营”的一部分。诚然,殖民时期的香港无疑就是西方阵营安插在中国旁边的一个桥头堡。从九七至中美角力白热化之前,香港的地位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致使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很多人还认为香港依旧是过往的香港。但近来的发展表明,这个想法非常不现实。
香港当然是个国际都市,但国际都市并不等于它就是像瑞士一样的中立国家。更何况,这个所谓中立的瑞士,在二战之中亦不得不与德国合作。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体一部分,并没有什么选择阵营的空间,也不是喊几句口号抗争便可以改变现实。香港人必须面对香港与中国内地是休戚与共,用第一任特首董建华一句略为“老土”的话说,就是“中国好,香港好”。在中美角力更趋白热化的将来,香港的繁荣稳定只可能建基于中国内地的发展稳定。而对香港最好的结果,是继续作为中国的特区,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留着自己的制度文化,同时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交往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