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纸包饮品盒 生产者责任制不可或缺
本地废物回收工作一直为人诟病。以纸包饮品盒为例,本港直至去年才有首间纸包饮品盒回收及制纸浆厂房,纸包饮品盒才因而脱去“不可回收”的污名,而政府对回收工作支持有限固然是问题最大的症结。但尽管如此,不少民间团体仍积极推动废纸盒回收、相关教育等工作,实为社会乐见。政府亦不能让环保团体孤军作战,应尽快以政策配合促进回收工作,特别要加紧改善生产者责任计划,让纸包饮品生产商在减废回收上负起更多责任。
纸盒能回收 有赖民间努力
本港2018年的纸包饮品盒弃置量达24,500公吨,几乎可铺满近3,700个香港大球场,惟相关回收量却是寥寥,甚至在纸包饮品盒回收制浆厂“喵坊(MilMill)”去年尾启业前,本地并无设施回收纸包饮品盒。不过自有关设施启用后,继续有环保团体推出回收废纸包盒计划。绿色力量获政府赞助约279万港元,在去年12月起推动为期18个月的回收废纸包盒计划,希望提倡生产者责任制及强化现有回收网络,并以现金资助形式鼓励回收废纸包盒。受疫情影响,原定计划终于周三(1日)正式开始,团体将以每个五仙($0.05)向前线回收人员(拾荒者、清洁工等)收集废纸包盒。
诚如团体所言,该计划可支援本地回收链,以现金津贴适度支持回收出口商、回收舖、甚至一般拾荒者及清洁工等进行回收工作,并能帮补这些前线回收人员的生计,肯定其于回收链上的角色与贡献。另外,计划亦可试验现金鼓励对提升回收效率的功效,同时亦可提升市民对回收废纸盒的意识,特别是教育他们有关回收前应进行的工作(如移除不能回收的部分、适当清洗废纸盒等)。
除此之外,另一团体绿领行动过去亦与管理公司启胜合作,自去年10月起于后者旗下部分商场与住宅物业中,举办为期半年的“纸包饮品盒干净回收先导计划”,当中市民与商户可将经清洗、剪开、晾干与压平的纸包饮品盒放入特设的回收箱中,举办方其后会将回收冰纸盒送至喵坊处理。计划过去一共收集到341.9公斤的废纸包盒,反应尚算不错,目前计划更进入第二阶段,涉及更多机构参与,未来更会扩展至住宅、会所、超级市场等。
环保团体自发推动纸包饮品盒回收,不论是对减轻堆填区压力、促进循环经济、提高市民回收意识等,均有不少裨益,其工作绝对值得肯定。但相比起城市每天弃置海量的废纸包盒,单靠民间努力始终有限,政府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政府不能再袖手旁观
然而,相较日本、台湾等具显著回收率的地方,本港就纸包饮品盒的回收工作实在强差人意。本港支持回收业的措施相当被动,鲜有主导、规划及以政策配合特定回收业的发展,导致回收业的营运只能取决市场力量,这亦正是多年本地迟迟未能发展废纸包盒回收设施的主因之一。港府亦曾称会留会根据最新情况评估在本地推行纸包饮品盒回收计划的可行性,惟多年来只闻楼梯响,最终踏出第一步的还是愿意冒险的厂商,从结果论政府始终“缺席”。纵使绿色力量的回收废纸包盒计划由政府回收基金资助,惟此基金始终非政府主动就特定回收工作所设,而且更久被批评申请程序繁复、门槛过高等,显然政府支援并不足够。
要有效回收废纸包盒,政府长远必须就此推行生产者责任制,让生产商、批发商、以至零售商等销售链持分者承担处理和回收产品的成本,既能有效提高回收量之外,亦能借此补贴如纸包饮品盒般缺乏市场价值废料的回收工作,并实践污者自付的原则,而长远上生产者亦会在产品设计中考虑更多(如减少包装),这正正是上述团体希望推动的政策目标。
目前政府的生产者责任计划只包括塑胶、废电器电子产品与玻璃饮料容器,并不包括纸包饮料盒。然而纸包饮料盒弃置量教人忧虑,而饮料生产商出售产品谋利,从中却产生大量的废纸盒,故绝对须承担更多环境及社会责任。举例说,据绿色力量统计,“维他”为生产及消耗最多的纸包饮品品牌,其产生的废纸盒量占总数超过7成,惟在没有政策规限下,实在难寄望生产商主动承担回收责任。故在长远上,政府必须尽早扩大生产者责任计划的范围,藉要求生产商污者自付,方能彻底推动废纸盒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