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模范新加坡疫情失控 暴露歧视外劳制度隐患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曾被誉为抗疫模范的新加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近日急速恶化。截至周二(21日)中午为止,新加坡连续两日录得过千宗新增确诊病例,总计数字达9,125宗,面临破万大关。新增个案大多集中于来自印度、孟加拉、中国之外劳宿舍,当中九成皆为相关。外劳群体大规模爆发疫症,引起国内外传媒广泛报道,竟发现此批弱势社群居住环境恶劣,令宿舍成为病毒温床。由抗疫模范变成疫情失控,不仅反映新加坡政府抗疫政策出现严重漏洞,亦显示新加坡长期以来对外劳之歧视政策,已成为危害星洲社会稳定之尾大不掉问题。

从抗疫之初,新加坡对本地国民及外地劳工之防疫措施已有差天共地之分别。从外地返国的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可于酒店隔离14日,全数费用由政府承担,白领族上班之市中心亦有专人量度体温、加强清洁。政府对本地人推优惠政策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当外劳感染个案于月初激增,新加坡政府竟将多个外劳宿舍划为隔离区,令受感染者及健康者共处一屋,最终令疫情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国际人权组织国际特赦及当地外劳权益组织客工均批评新加坡政府的抗疫措施,警告除非外劳之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否则数以千计外劳在如此挤迫之环境中隔离后患无穷。

本来外劳宿舍居住环境已甚为恶劣,一间约500呎之狭小房间同时可住上超过20人,而且要共用厨房及厕所,卫生条件甚为恶劣,成为病毒传播温床。隔离之初政府对外劳宿舍之措施亦乏善可陈,例如工人之口罩及洗手液为当地慈善机构分发而非政府,无人为工人或访客量体温,亦不见任何防疫宣传单张。直至外劳感染个案直线上升,新加坡政府方亡羊补牢,逐步将健康工人转到其他临时居所,却已无法挽回全国大爆发之败局。外劳群体成为新加坡抗疫功败垂成之缺口,跟新加坡对本地居民与外地劳工厚此薄彼之抗疫措施不无关系,更跟政府长年对外劳之歧视政策一脉相承。

图为4月7日镜头下的新加坡榜鹅外劳宿舍的房间,所有身在隔离房的人都有戴上口罩。(Reuters)

种族隔离及歧视政策

其实新加坡外劳已成为当地一个尾大不掉之社会问题。由于星洲出生率持续下降,从外输入廉价劳工成为解决当地劳动市场求过于供之最直接办法。然而此百多万由印度、孟加拉、中国只身漂洋过海之廉价劳工,为新加坡盖上摩天大楼,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令其维持花园城市国家美誉,亦为其繁忙港口起卸货物,却未有得到应得报酬。不同于白领外籍人士可申请家人团聚、最终获永久居留权及公民身份,蓝领劳动者并无同等权利,若未经政府批准甚至不可跟本地人通婚。他们又被排除于最低工资及医保覆盖范围,仅得跟本地人差逾六倍之卑微收入。

长年之歧视政策下,外劳居住环境挤迫恶劣、收入微薄,社会保障近乎不存在,遭雇主长期剥削,自然会滋生社会问题。2013年新加坡外劳聚集之小印度发生一宗车祸,一名印度客工被一辆私人巴士撞倒后当场丧命,引起工友及路人不满,包围巴士,最终酿成骚乱,警方到场镇压,为新加坡独立后继1969年种族暴动后第二宗暴动。暴动惊醒了新加坡政府,亦使潜伏多年之外劳问题曝光,然而社会少有正视外劳饱受之歧视问题,反将责任归咎于外劳令当地治安变差。新加坡之排外思潮亦一度冒起,将不满声音诉诸执政人民行动党之移民及外劳政策,去年11月更出现罕见之反移民街头示威。

为回应新加坡人不断升温之不满情绪,新加坡政府一直大力鼓吹种族和谐,又于近年逐步收紧输入外劳政策。然而,仍有百多万外劳于新加坡工作,他们长年承受恶劣居住环境及工作待遇,政府以事不关己之态度看待这批既无选票又无发声渠道的弱势群体,在此场疫症完全暴露出来。这个潜在新加坡社会多年的计时炸弹如此引爆,亦令抗疫政策本来备受称许之新加坡政府威信扫地。

新加坡人口高龄化、出生率下降、劳动人口短缺等问题非一时三刻能够解决,然而改善漂洋过海外劳之基本生活条件及工作待遇,给予应有的尊严及保障,乃新加坡政府可做亦应做之事。塞翁失马,此场全球大疫将世界各国之深层次结构性彻底暴露出来,或许亦是各国政府反躬自省及改革其治理体系之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