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控不派息 官员不能只是“明白”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汇控(0005)应英伦银行要求取消2019年第四季派息,一众香港股东受影响。不少以股息过退休生活的人面临经济困难,更有小股东筹组联盟“维权”。不派息风波反映了更深的问题是,一所盈利主要在香港的银行因注册地在英国,竟使英国监管权凌驾本地监管权。对此,香港的财金官员应该积极施压,甚至推动汇控迁册回港。然而,官员对此却迟迟未有表态。周一(6日)立法会财委会特别会议期间,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在回应有关汇控的提问时,更表现出消极态度,实在令人失望。

重点在于监管权在外

汇控收回派息一事引起了广泛讨论。利益受到伤害的股东固然反对,但有意见认为,派息并非“老奉”,公司派不派息只是商业决定,而且没有干犯法律问题,无须大做文章。同时,也有人认为汇控只是受英伦银行之要求,错不在汇控,而且不派息也只是受到疫情影响的意外,无须提升至迁册的讨论。

但其实汇控不派息风波的问题核心并非派息与否或是否短期措施,而是监管权在外的问题。汇控的主要业务和营利都在香港及亚洲地区。按汇控2019年年报,其列账基准收入有49%来自亚洲地区,反之欧洲只有29%;以盈利而言,单是香港便为汇控带来120.49亿美元的税前盈利,是其英国银行业务的十倍有多。尽管如此,英伦银行的决定既然可以凌驾香港的监管权,实在非常不合理。

汇控上一次检讨迁册是2016年。(Getty)

因此,汇控事件的问题并非其到底是否犯法,也并非其是否只是意外,而是在于监管权外放的结构问题。虽然不派息可能只是因应疫情而作出的决定,但监管权外放的问题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万一将来又再发生同类事件,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况,香港必须想办法填补这问题。而当中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令汇控迁册回港,将来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也应该由香港机制去衡量是否合理。

官员不视之为结构问题

然而,刘怡翔在立法会回应提问时,只是说明白汇控取消派息会影响到投资者,但问题出于英伦银行,金管局已与之保持联络,不公开评论个别情况。这足份反映香港的财金官员对于汇控问题的认知似乎只停留于不派息所做成的短期影响,而忽视了监管权外放的结构问题。

官员必须明白,汇控问题不单是自由市场的问题,而是香港必须重掌监管权。即使当中未必涉及法律问题,但却不应该任由汇控继续牺牲港人利益。官员必须拿出魄力,用较严厉的手段施压,而不只是“保持联络”。汇控是香港政府的金融往来银行之一,为汇控带来不少收益。港府既然本身就是汇控的“大客仔”,单论此点已可对汇控造成一定压力。官员应当认清问题的重要性,主动诱使汇丰迁册,又或是改用其他以香港为基地的银行,而非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