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炒”是香港承受不起的痛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揽炒”一词在去年成为反修例运动的关键词,不少港人已耳熟能详。正所谓祸不单行,香港去年经历过大半年的社会动荡和暴力示威,今年年初又发生新型肺炎疫情,双重打击之下本地经济面临沙士以来最大挑战。社会百业萧条,对普罗大众影响尤深,不少人被裁员甚是被强制放无薪假,使得“揽炒”由口号渐渐变成部分现实。亲历当下的困境,香港人是否又认真思考过,“揽炒”原来是如此大伤害?

去年的示威活动本已对本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饮食业、旅游业、零售业等失业率上升。去年12月社会气氛略有缓和之势,但好景不常,1月内地爆发新型肺炎,香港随后受到疫情打击。由于关口控制再进一步减少旅客,加上市民减少出门及消费意欲下降,本身已满身伤痕的本地经济再次中刀,重灾区的行业更出现大量结业潮或是员工要强制放无薪假。可以预期,外地旅客减少加上本地消费低迷,将会对经济造成恶成循环,香港经济短期内恐未见底。很不幸地,“揽炒”的局势已初成。

疫情对零售、饮食业生意造成打击,连西贡区都受波及。(萧韵蕊摄)

肺炎疫情并非暴力示威者所引致的,目前的经济困境,当然不能归咎于去年的暴力示威。即使社会动荡无疑令到饮食、零售业等的本身“底子”弱了,但反修例示威与新型肺炎爆发的时间过于接近,两者有叠加效应,我们根本难以科学化地区分出示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追究经济萧条的成因多少与示威有关,而是当“揽炒”的局面已客观地出现时,反思一下当初提出不惜“揽炒”的人,有否低估了其对社会带来的破坏?当我们看见市民减薪失业,甚至殃及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亲友时,会否意识到原来“揽炒”未必是香港社会能承受得起的?

“揽炒”鼓吹者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威胁策略、一个口号,当然并非希望果真“揽炒”。只是,事情有轻重之分,不是每事都可以拿来要胁政府和社会,尤其是其关乎到每个香港人的生计与普罗大众的日常。假如不幸示威果真“揽炒”成功,那社会和经济不可能轻易复元,届时香港人又果真能付出“揽炒”的代价吗?如果我们至此才发现祸害之大,那当初提出的“揽炒论”便是一种政治投机。这场博弈赌上全香港的将来,风险是如此之高,难度不是草率而且不负责任吗?

过去半年的动荡,严重打击了正在放缓的香港经济。(资料图片)

现在,反对政府的市民已很少谈及“揽炒论”了。甚至“揽炒”又反过来成为了负面的说法。早前为了强迫政府“全面封关”而发动罢工的医管局员工阵线,其所提出的口号中不乏指斥政府“迫市民揽炒”、“拒绝揽炒”等字眼,除去一部分令人担忧的极端分子继续在网上散布要借疫情“终极揽炒”,近来“揽炒论”的市场已“卖少见少”。这更让我们明白社会大众毕竟不想“揽炒”。

疫症无情,政府在初期防疫工作慢而不足亦为事实。但即便较早时期收紧入境管制,香港仍然会因为旅客减少及市民减少出户而市道陷入萧条。无论如何,当下经济困艰应提醒了我们“揽炒”的“威力”,也应该明白激进和暴力的社会抗争方法绝非香港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