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西发展须小心规划 切忌偏袒地区人士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最近讨论龙鼓滩填海与重新规划屯门西地区的工程研究,政府初步建议于龙鼓滩填海约220至250公顷作工业用途,同时腾空屯门内河码头用地发展公营房屋。社会对发展新界棕地愈发重视,而未来新界新发展区范围亦涉及棕地,屯门西发展有助重置棕地作业,惟规划上须相当小心,平衡发展与社会需要,同时切忌让地区人士牵着鼻走,免得产生利益倾斜的情况。

本港未来发展将动用不少新界棕地,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棕地活动为香港经济链的重要部分,故有需要为工业用途寻找适当土地及空间,认为在龙鼓滩填海近200多公顷相当重要。再者,他表示龙鼓滩填海地可提供空间予屯门西的部分工业设施搬迁,甚至可腾出屯门西的内河码头用地,将来可用作住宅用途发展,预计有一部分将建公营房屋。

政府推出龙鼓滩填海计划,预料2020年下半年展开前期研究。(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棕地优先 需土地重置作业

近年社会认同优先发展棕地,惟不少棕地作业(如物流货仓)均对本地的经济链相关重要,若要善用棕地须先妥善安置相关活动。据规划署研究显示,全港现有约1,414公顷有作业营运的棕地,与及165公顷没有营运的棕地;而在上述棕地,有653公顷已划入新发展区或具发展潜力地区项目之内,余下约700公顷则为未有发展计划的棕地,可见重置作业所须的空间不少。而屯门西一向存在不少工业活动,于龙鼓滩填海自然相当理想,既可用作重置现有棕地作业,更可在地理上整合新界的工业活动,提升营运效率。

政府委托专家撰写的报告早已明言,龙鼓滩填海地发展工业用途将远较住宅为适合,但政府拟于屯门西发展住宅,问题却是不少。首先,住宅发展较工业发展带来的交通负荷更大,对屯门西目前容量有限的道路系统自然构成更大挑战,政府亦因而需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发展基建配套。如若政府采取混合式的发展,规划稍有不善,住宅亦容易受工业活动所滋扰。

当然,政府拟“腾笼换鸟”,重置内河码头的工业活动至龙鼓滩填海地,释出内河码头空间发展住宅,可让屯门西未来的住宅发展与工业发展区隔。不过,内河码头对外的交通连接依然有限,能否支持住宅发展仍然成疑,更不用说屯门往市区的道路连接(如屯门公路)用量目前已经饱和。若再于屯门西南部容纳更多人口,在居职分离布局不变下,只会大增屯门市民往来往市区的交通需求,交通问题只会更形恶化。

《香港01》早前倡议,政府应重新思考新界西北的未来规划,将洪水桥新区建成新界的商业中心区(CBD),并将区内多达70多公顷预留作物流、工业及棕地重置的土地,全数移至屯门西内河码头地及龙鼓滩填海地重置,改划所释出的空间作商业用地、甚至住宅用地,真正在新界西北打造就业核心,扭转本港居职分布不均的情况。在此前提下,新界才有合理条件继续容纳更多的人口。故此,政府实不应浪费屯门西的空间作住宅发展,反而应该将该地区悉数规划发展工业,把人口及商业活动集中于洪水桥一带,如此既能便利居民工作,又可解决与工业用途产生冲突的问题,规划上效率明显更佳。

多个民间团体均表态支持发展棕地,认为若做好规划可解决土地问题。(资料图片)

地区关注须“小心”回应

不过,政府发展屯门西亦不无隐忧,其一须关注的正是附近居民的反对。诚然,龙鼓滩一带有不少村落群居,村民担心生活受影响不无道理;如经民联立法会议员、龙鼓滩村村代表刘业强表示,村民担心家园顿变工业园,日后不但噪音、废气等将影响其生活质素,区内交通压力亦会因而大增,村民出行势必大受影响。政府必须细心规划,尽量在有关方面减少计划对村民生活的影响。目前政府拟为未来通往西北堆填区的车辆改道,道路将离开龙鼓滩村400至500米,似乎是可行的折衷方案。

然而,政府在平衡地区人士利益时亦须小心,切忌过份向部分人士倾斜,以免造成不公。如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梁志祥质疑,龙鼓滩填海工程或会影响附近一带的“龙脉”,龙鼓滩村村民于周一(20号)亦请愿反对填海计划,担心填海破坏其乡村风水,冀政府将填海计划远离龙鼓滩村。诚然,对部分人士来说,传统习俗、风水命理或许至关重要,政府在发展时亦应予以适当的尊重,惟当这些因素对立于整个社会的迫切利益时,政府实不应该让此严重阻碍发展计划。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虽明言“风水问题并非政府的基本考量”,但过去政府多次疑因“风水”问题向地区人士让步,如早年前政府拟改划大埔干坑绿化地带发展,该区樟树滩乡乡事派要求任何人不得移除或破坏干坑内的风水石,同时不得填平或改动附近的风水河,最终风水石与风水河得以保留,未有纳入政府卖地当中 ;即如早年热议纷纷的横洲发展中,元朗屏山乡代表亦曾因风水理由要求政府减低发展规模,以便原居民上山扫墓。如政府因所谓的“风水”考虑而大幅改动填海计划,损害社会整体的福祉,实有过份向地区势力倾斜之嫌,政府必须小心行事,以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