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二期用地丢空廿年 60公顷应收回发展
政府为香港迪士尼乐园第二期发展预留约60公顷土地闲置多年。虽然有公司原本计划以短期租约租下及展花卉公园,惟最近亦撤回申请,项目泡汤,教公众再次关注该幅土地的用途。迪士尼发展多年为人诟病,不仅是谋利能力有限,政府与迪士尼公司签下的“不平等条约”更是令整个项目成为财政黑洞。随着迪士尼公司对预留土地的认购权即将届满,政府理应痛定思痛,收回土地发展。
政府于1999年落实与迪士尼公司于大屿山兴建乐园,同时预留近60公顷的填海地作乐园第二期扩建发展之用,迪士尼公司可获为期20年(至2020年)的认购权,期满后可无条件要求续期五年。此后迪士尼公司若要再次续期,乐园必须达一定的入场人次。
过去20年,迪士尼公司无意动用二期土地的认购权,相若三个维园面积的珍贵土地因而闲置。不过,乐园二期土地可以短期租约方式出租作休憩、体育及文化等用途。去年本地筹办商与荷兰公司合作,计划于二期土地上发展香港首个花艺文化娱乐主题公园Kaleido Park,当时更获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亲身到荷兰见证签署谅解备忘录仪式。不过,项目原定于2019年年尾落成,惟已踏入2020年仍未见踪影,近日更正式告吹。主办方解释原因为短期租赁年期限制、土地使用及通道规限,缺乏电力、水源和道路等基建设施等因素,与近期社会运动无关。
发展过渡住宅不智
花卉花园项目泡汤固然可惜,但更根本的问题是,多达60公顷的土地竟可空置长达廿年,政府难辞其咎。政府曾解释二期土地过去有曾用作举行香港越野锦标赛及租予香港童军总会举行周年露营等短期用途,惟此等项目极其短暂,而除此之外二期土地基本上与空置无异。其实迪士尼公司多年来并无意运用二期土地认购权,政府理应见势探讨该等土地的潜能,而非容让空地“晒太阳”。
立法会亦曾关注迪士尼二期土地的空置状况,例如民主党早已质询政府有关土地能否用作临时住宅的可能性,而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亦称曾在政府内部提出有关建议。但据政府解释,为保持乐园气氛,当初地政总署与迪士尼公司签订契约时,限制附近范围的高度与用途限制,而地契上所核准的短期用途仅为休憩、体育及文化等,并不包括住宅用途。
即使政府能与迪士尼公司商讨放宽土地用途限制,亦须全盘考虑如何使用。立法会议员尹兆坚建议,迪士尼二期用地最少可提供2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政府可配合接驳巴士来往港铁欣澳站疏导交通,并提供基本配套照顾居民需要。但如此想法未免过份天马行空。首先,二万个房屋单位动辄容纳最少四万至五万人居住,而二期用地缺乏足够道路建设,这并非单靠提供接驳巴士可以解决的问题。
另外,即使提供基本设施,不见得可以应付数万人的生活需要。居住了四万多人,几乎为东涌一半人口的公共屋邨逸东邨,即使邨内设有一定的基本设施,仍难以应付居民需要,故居民须前往东涌市中心解决。相比之下,过渡屋邨既难像公共屋邨般提供同规模的基本设施,二期用地却只邻近欣澳,而非像东涌般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可想而知该地不宜“空降”数万人进内居住。
迪士尼“孽缘”是时候了结
迪士尼二期用地虽不宜作短期住宅发展,惟迪士尼公司对之的认购权于今年9月届满,作为乐园大股东的政府理应果断要求放弃续期,释放土地作更具价值的社会用途。除了探讨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之外,区诺轩亦曾在立法会建议将二期用地用作重置粉岭高尔夫球场,以尽早释放新界土地作房屋发展,更是值得参考。因为迪士尼乐园与高尔夫场对附近环境要求相似,而且后者不像住宅般对交通造成重大负荷,故二期用地相当适合作重置球场之用。
毋庸置疑,政府当年与迪士尼公司签下“不平等条约”,导致本地迪士尼项目在财政上成为无底深潭。除了政府往往须分担巨额的基建成本,而且无论乐园赚蚀仍须每年向迪士尼支付昂贵的专利权费及管理费。以2016年为例,迪士尼乐园即使出现1.71亿元的亏损,政府仍须支付专利权及管理费逾4.3亿元,可见在利益不对称下港府永远成为唯一输家。
迪士尼乐园自开业以来盈利能力有限,而且在内地迪士尼乐园冒起竞争下,不少人认为扩建乐园、增加其吸引力为唯一出路。“01观点”曾指出,迪士尼乐园发展始为商业投资,股东之间必须互惠互利才为“生意”,惟多年来港府与迪士尼公司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早证并不健康,继续投资于此财政黑洞,恐怕只会浪费公帑、血本无归,政府理应尽早“止蚀”,而拒绝二期发展土地购买权续期,及早释放宝贵的土地资源更是一举两得,既能守住公帑,亦能发展更具社会价值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