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烟花转抽奖 旅发局应牵头革新旅游业
2007年香港旅游发展局首次举办元旦烟花汇演,自此后维港的烟花就陪着无数香港人和旅客迎接一个又一个新年的到来,然而出于近期社会环境的考虑,旅发局今年以电视倒数节目、总价值400万元的“即玩即赢抽奖游戏”和“压轴大抽奖”以及升级版“幻彩咏香江”大型灯光音乐汇演配合多幢大厦楼顶的璀璨烟火。烟花虽夺目,却也有人认为旅发局十年如一日的元旦活动稍欠诚意,如今可谓在困难中才知求变。
有人担心,数十万计甚至数百万计的访客登陆抽奖页面,旅发局的网络服务器未必能经受住考验;又有人质疑抽奖和灯光汇演会否降低外地旅客访港过元旦的动力。但无可否认,旅发局试图根据社会氛围作出调整,带来新的做法,也是一次突破。
毕竟每逢复活、圣诞、新年等旅游高峰期,如何争取游客是当地旅游经济的重点。然而对于香港来说,想要在周边地区中突围,竞争重重:复活节前后,日本樱花绚烂;圣诞佳期,东南亚风和日丽;元旦新年,台北101的烟火同样摄人心魄。因此,香港若想要在众多旅游圣地中吸引旅客到访,又怎可一成不变,仅靠烟花了事。
其实,不只是假日与周边地区竞争客源,在平日香港的旅游项目也急需求变革新。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旅游业明显受影响。对比旅发局2018与2019年1至10月的访港旅客数据可见,2019年7月之前,今年的访港旅客一直高于去年同期。对此,不少人担忧香港旅游业一蹶不振。然而危中藏机,有如元旦烟花汇演,这也可以是旅发局趁此改革的机会。
我们最近多次指出,香港旅游几近饱和。以旅游业闻名的日本,2017年的旅客数字亦只有2,869万。但同期香港过夜旅客就有2,788万,总旅客达5,847万。旅客人数近乎达到城市承载力的上限。2018年上半年,香港酒店入住率为91%。共享经济联盟曾指出,过去10年香港过夜客增加65%,但酒店及宾馆供应量只增加42.6%。过多的旅客不仅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旅客的旅游体验,更会因为无法扩展用地提供更多基建、空间、酒店等迎接旅客,而使旅游业停滞。
同样旅客众多的台湾就及时调整策略。交通部观光局在整体政策务实考量下,于《台湾观光2020永续发展策略》中提到,旅游业的发展不再追求数量成长,而是以深度旅游为在地观光求发展。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副教授李巨威早前接受采访时亦提出,“物以罕为贵,削减旅客数目,提高景点的素质,为旅客营造一个难忘的回忆,才是香港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因此,香港能否化危为机,抓住此次机会让香港旅游从量到质完成转变,旅发局必须予以重视和及时的调整。
另一方面,过往旅游业过於单一、侧重购物旅游也存在危机。由于之前有大量的内地旅客,尤其是邻近地区的访客,被香港零关税的购物优势吸引,让香港有足够的客源支撑,可以依赖这种购物型为主的旅游发展模式,因而怠于发展其他类型的旅游模式。然而同时又因香港其他人文自然旅游的宣传和配备不足,让占访港旅客大多数的内地人亦只视香港为购物中心,恶性循环。
此次社会环境的变化,或因商铺多受影响,内地旅客的下降幅度远超非内地旅客。今年8月,访港旅客录得明显下降,有7月份的逾519万人次下跌到8月的逾359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跌幅约三成三,相对7月减少逾137万旅客,而非内地旅客跌幅只有近一成八,减少了约20万旅客。这一则恰恰说明,单一依赖购物旅游的模式的危害,二则提醒旅发局可趁此痛定思痛,革新香港的旅游结构,让旅游业从侧重内地游客的购物体验中发展至能够吸引不同区域游客的多元产业,开创新局面。
纵观旅发局《2019-20年度工作计划》,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策略调整、结构改革。计划报告中仍较为重视内地游客市场,在扩阔客源议题上着墨甚少。同时,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仍停留在通过APP、资讯热线等方式让游客更方便,游客数量庞大带来的服务、硬件拥挤,体验不足的问题则没有触及。此次社会环境的改变促使旅发局做出了新的元旦庆祝尝试,然而面对外围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等多项寒风,旅发局需同样拿出魄力,调整香港旅游业的结构与策略,火中取栗,化危为机。
西安以梦回大唐打造旅游主题,在原有的历史旅游资源上打造大唐不夜城、兴办有关唐文化的歌舞表演。上有天堂,下游苏杭的杭州也没有一味守着西湖静待游客。而是主动结合西湖的特色,设置音乐喷泉表演,挖掘作为南宋都城的历史,开发新的宋代主题游玩项目。那么香港又怎能只守着太平山、维多利亚港就期待游客蜂拥而至呢?旅发局必须结合本地人文自然资源,开发、推广更多香港的旅游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