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顾】中美关系转捩点 未来将走向“新冷战”?
2010年代即将完结,回顾过去十年,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地缘政治在2010年代中叶后急速升温,大国角力激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形容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众多国际关系的问题当中,过去十年最令人注目的变化莫非中美两强“狭路相逢”所产生的变革之风。起初,中美两国互相展出善意,试图达成对话和协调让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型大国关系”。然而,随着美国国内反华鹰派思潮日益高涨,这种努力很快被证明并不成功。中美关系往何处走,势将主导未来好几十年的国际关系。从这点看来,201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可谓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化的重要转捩点。
自1979年中美建交开始,两国关系一直不俗。尤其2001年中国在美国支持下加入世贸组织(WTO),更对中国近年急速崛兴有着关键作用。中国入世十年后的2010年,GDP增长差不多五倍,由世界第六超越日本成为第二。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同时意味着其国力于影响力的增长,而这亦无可避免地威胁到美国领导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地位。
昙花一现的“G2”与“C2”
对于中国崛起的威胁,一些具远见的美国学者和专家在2005年已提出过“两国集团”(G2)的概念,认为中美将发展成世界两强,而两国关系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议题。经历过2008金融风暴的重创后,奥巴马政府初时希望能容许中国和平崛起作和平共处,以“G2”框架发展中美和平共处关系。希望和平崛起的中方对此积极回应,并在2012年5月举行了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进一步提出“两国协调”(C2),强调“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和“命运共同体”(Community),提出中美双赢的发展蓝图。2013年6月,新上任不久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会谈,又再提出“新型大国关系”,重申中美两国应“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尽管中美元首都曾希望能和平共处,但美国国内的反华鹰派却令中美关系走上歧路。中国崛起无可避免会伤害到美国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再加上一些抱有旧冷战思维的精英主张美国应以“敌人”的心态看待所有威胁美国地位的国家,渐渐令美国走上反华之路。2013年在南海仲裁案及韩国安装萨德系统等问题成为导火线,点燃了中美不和的火药库。虽然中方与奥巴马政府一直希望推进中美关系,但由于鹰派思维主导美国社会,效果不彰。例如奥巴马政府内的国务卿希拉里便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华强硬态度推动“重返亚洲”政策;而在民间,后来被特朗普起用为贸易顾问的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2011年完成了其反华著作《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时,亦有部分支持与中国自然贸易的政客被文宣攻击。
“修普底德陷阱”避不过?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这片浪潮中于2017年接任总统之位,进一步展开对华强硬政策。其对华鹰派的作风,甚至鲜有地打破美国党派隔阂得到政治上全面支持。特朗普在2018年展开震惊世界的贸易战,不单至今尚未完全解决,贸易战更衍生了美国封杀华为的中美科技角力。今年,美国又在香港和新疆问题上碰触到中国对国家主权的底线,更进一步令中美角力变得白热化。
美国政治学者Graham T. Allison曾经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与雅典争雄的故事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指出旧有霸权面对新兴势力两者之间难免一战。虽然此说并非必然,但随着中美冲突在日益严重,国际间确实有已不少声音担心中美正朝着“新冷战”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期,2020年代中美角力并不会突然休止,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从一年多的贸易战中可看出,中美全面对抗不单伤害到两国利益,更会威胁到全世界稳定。如果不幸冷战局势加深,甚至演变成热战,跌入“修普底德对陷阱”,对世界而言更是二战以来的灾难。到底未来十年中美能否求从同存异,和平共处,得看两国政治领袖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