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犹主义全球复升温 折射人类之顽固偏见
当世界各地基督徒及不少基督徒庆祝圣诞节时,犹太人亦庆祝一年一度之光明节。不过于美国纽约犹太社群聚居之蒙西区(Monsey),今年的光明节并不平安,近日发生多宗针对犹太人之袭击,周六(28日)更有持械凶徒闯入一名犹太教士住所,对庆祝光明节的数十人挥刀,导致五人受伤,当中两人危殆。约一个月前亦有一人赴犹太教堂途中受袭负刀伤, 另有八宗疑似反犹袭击,邻近新泽西州一间犹太杂货店亦发生枪撃致六死。有调查发现纽约市之反犹罪案同比飙升21%,全国亦有多近2,000宗反犹事件。纽约州长古莫(Andrew Cuomo)称反犹主义已经成为全国现象。
反犹主义复兴非新鲜事。大西洋两岸近年频频出现针对犹太人之仇恨罪案。斯洛伐克之犹太墓园遭破坏、英国伦敦之犹太商店及教堂遭喷上反犹涂鸦、比利时报章指控一名议员为以色列间谍、波兰及意大利一小镇禁止加装悼念屠犹之纪念铜盘,更指此会制造分化。当中最骇人听闻者,仍是去年一极右份子闯进犹太教堂乱枪扫射致11死六伤,造成美国史上最严重之反犹袭击。事实上,反犹主义与极右主义之交错关系已有长久历史,更加引发过一场惨绝人寰之大屠杀。上世纪30年代希特拉于纳粹德国崛起,并清洗境内犹太社群,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囚禁、劳役、化学实验、酷刑对待,逾600万人丧生,成为人类史上最黑暗篇章之一。
西方反犹之历史背景
虽然自此以后,西方社会一直极为警惕及防范反犹主义,然而何以如此血腥之教训后,反犹主义复于近年重现?此源于西方社会中根深柢固之反犹传统。西方社会对犹太人之偏见并不始于希特拉,已是早于中世纪已经开始。犹太人史观中,公元70年罗马帝国攻破耶路撤冷并毁灭犹太圣殿,为其展开了近2,000年之流散期。身为异族移民的犹太人饱受歧视,尤其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犹太教被视为异教,而尽管耶稣本身为犹太人,基督徒总将跟出卖耶稣的犹大名称相似之犹太人视作耶稣被钉十架之元凶。除此之外,中世纪之经济结构亦直接导致了对犹太人之偏见。教廷对犹太人不准务农及拥有土地,同时禁止基督徒放贷,令犹太人于中世纪欧洲中充当放贷及商人之角色,塑造其唯利是图的吸血无食商人之刻板形象。文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Shylock)贪得无厌高利贷角色,便成为犹太人之经典形象。
世代从商及放贷,虽令犹太商人于欧洲重商主义时代兴起时一跃成为富甲一方之银行家,但对犹太社群之偏见亦因此更有甚之。不少阴谋论因此应运而生,其中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之犹太金融家族,更被指透过借贷予各国政府,幕后策划及操纵近代历次大型历史事件,甚至连屠犹一事亦是由犹太人杜撰,用以抹黑希特拉。此阴谋论于极右圈中广为流传,被引用作为为纳粹主义正名之理论。而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华尔街又有不少大行亦为犹太人,亦令反犹主义得到重生之机会。经济危机亦令各地反建制之民粹主义兴起,并将此对精英阶层之愤怒宣泄于民族主义情绪上,身为异族及异教之犹太社群跟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后的德国一样,再度成为代罪羔羊。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虽为犹太人,其外交立场亦极为亲以,但亦不时利用极右支持者心理吐出涉及反犹主义之言论,为自己争取支持。
此反犹情绪亦不限于极右群体当中,左翼反资本主义份子亦将犹太人当成华尔街之化身。事实上《福布斯》上之富豪榜上,犹太人都占据了各行各业中之多个席位,予人有寡头垄断之感觉,自然成为的左翼所针对之对象。加上以色列政府近年之巴勒斯坦政策愈趋强硬,于西岸疯狂圈地及对加沙狂轰滥炸,而且财雄势大之以色列说客于华盛顿国会与白宫之间游走,多年来左右华府之中东政策,亦为反美国扩张主义之左翼份子将矛头针对以色列之右翼政府之余,亦将情绪宣泄于犹太社群上,认为犹太人透过控制美国政府及华尔街,达到控制世界之结果,跟极右阴谋论之结论,竟然如此相似。
一竹篙打一船人之偏见
有论者认为英国工党早前于大选中大败,原因之一为其党内肆虐之反犹主义。党魁科尔宾(Jeremy Corbyn)不仅未有及时采取果断手段制止,反而自己亦深陷于反犹指控。科尔宾被指因多年前在社交媒体回应一名街头画家,称自己不明白为何一幅暗指犹太银行家控制世界及奴役他人的涂鸦会被抹走。科尔宾事后承认不够敏感,但仍被保守党及主流媒体大造文章。对于充斥保守党内之恐伊斯兰偏见,主流媒体却未有同样鞭挞力度。相对犹太人相等于控制世界的阴谋家,将穆斯林相等于恐怖份子同样是以偏概全之偏见,深入普罗大众之印象,但右派政党及媒体对之却大多置若罔闻,相反不少政客如特朗普、约翰逊者,更加利用此种反伊斯兰心理捞取政治资本,特朗普之反穆斯林入境法令便为一例。
政客对待犹太人及穆斯林之双重标准,令反犹主义成为政治工具而失去道德正当性。例如索马里裔之穆斯林美国民主党众议员奥马尔(Ilhan Omar)早前直斥有国会议员收取以色列说客庞大利益,质疑其是否对以色列政府效忠之问题,被指为典型针对犹太人“双重效忠”之反犹言论,被右翼政客及媒体大肆抨撃,甚至民主党内部亦大为不满。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一度要透过国会撰写谴责议案谴责奥马尔,亦惹来党内左翼大为反弹。事实上奥马尔所针对者为美国政坛中之金权政治及游说团体之流弊,却被上纲上线扣上反犹帽子,不仅削弱了反对反犹主义之道德正当性,反而引证以国说客能动用朝野两党对奥马尔攻讦,足见其对美国政坛之庞大影响力。
其实科尔宾、奥马尔等被指控为反犹主义者,他们所针对的本来只是为财雄势大同时有犹太背景之团体,在军政商界无远弗届之庞大影响力,早为公开之秘密。然而不少为捞取个人利益之政客、保护既得权势之权贵、甚至于巴勒斯坦实行殖民主义政策之以色列政府,往往以反犹主义作为挡箭牌,反咬指出其外交政策、搜括民脂、扩张主义的反对者一口,故意将反以色列政府把反以色列,将反以色列跟反犹主义混为一谈,结果反而令要世人警惕导致几百万人丧生之反犹主义教训模糊,甚至失去了本身之意义。
过千年之反犹主义历史给予世人之教训,为社会存在之不公现象大多为制度之缺陷与政策之失误所衍生,难以归咎于某一特定之族群。在审视制度及政策之问题时,亦切忌以偏概全,以一竹篙打一船人,毕竟犹太人社群之大、分布之广、背景之别,非所有人都是华尔街上投行上班的大鳄,更非所有人都支持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之巴勒斯坦政策,不少犹太人生活不甚富裕,亦非正统派之保守教徒或锡安主义者,此跟社会看待穆斯林亦是同理。在民族主义之浪潮下,将一个个的独立个体简化成一式一样之空壳集体,因偏见而滋生排拒继而仇恨,我们距离再次把少数群体大规模送进集中营的日子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