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疗教学拨款不只是大学的事?
早前,政府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提出撤回香港理工大学医疗教学大楼兴建计划拨款申请,及向工务小组提出撤回理大图书馆扩建及翻新工程,共涉及14亿元。周二(26日),政府再度去信财委会,撤回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医疗教学设施工程共2.5亿的拨款,称是因有议员提出质疑,故而食物及卫生局需要更多时间向议员解说。局方背后的原因,社会当然只能流于揣测。但重要的是,减少对大学教育,尤其医疗教育的拨款,有违政府之前的政策方向和香港社会的需要,应谨慎而行。
政府撤回的拨款主要涉及大学的医疗教学设施项目:理工大学的医疗教学大楼、中文大学的医学教学科研综合大楼、港大医学院的设施提升及医学院校区发展的项目,包括兴建人体解剖室及遗体存放空间等。由于教资会资助的医疗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名额在逐步递增,停止教学设施改善和兴建的拨款,无疑会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
学额增加 拨款需求上升
首先,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影响学习效果。以众多医学专业必修的解剖课程为例,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陈新安任指出,最理想的教学比例为六位学生一组,这样每名同学亲尝解剖的机会就能更平均。然而中大解剖室虽曾于2012年扩建,解剖桌由17张逐步加到现时的27张,但完全不能应付2016年医学院增加25个学额后的需求。现时解剖课需要约八人一组共用一张解剖桌。学生人数2019年再度上升,近十人一组的比例十分不理想,不利于医学生学习人体内部结构,硬件设施待扩建。而此次政府暂停的医学院拨款项目中就包括兴建人体解剖室及遗体存放空间等,将直接影响本地医疗人才的培养。
其次,随着医科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老师对学生的比例也面对更大压力。以临床教学为例,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梁伟强指出,为保证教学质素,课程限制小组学生人数为五至六人,学生人数增,小组数目就由20多组增至近年的30多组,需要更多教学人手。教师不足直接影响著医护人员的学习。比如《大学线》曾引述香港大学医科四年级生指出,在外科实习期间,因学生众多通常一组只有一位学生能为病人完成整套检查,并获教授指正。然而缺乏教授的指导,让大部分同学对于检查的“手势”,包括手要放多斜、力度要多大、甚么情况才算腹部有肿胀都难以准确掌握,大部分同学要等到考试时才能获教授纠正。他认为,若一组的人数降至四人,教授便能花更多时间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若要聘请更多老师,必然会要求更多的办公室、实验室用地,因此有需要兴建新的医学教学大楼。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透露,曾经有一位非常显赫的英国教授有意加盟中大医学院,但因为中大教学用地不足,无法为对方提供最基本的5,000呎的实验室及两台磁力共振,对方最终放弃来中大任教。可见政府暂停对三所学校兴建医疗教学、科研大楼的拨款将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栽培,无利于公众利益,亦与政府一系列增加医疗人才的政策相违背。
大学医科教育的问题,远不只是大学资源分配,更影响全香港。众所周知,目前医疗资源紧绌,尤其是医疗专业人才面临不足。
香港医疗人手短缺
香港每千名人口对应的医疗专业人员远低于南韩、日本等地,更达不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这是目前香港医疗供不应求,轮候过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香港公立医院的内科、精神科等服务新症轮候事件已经长达近两年,次紧急病人的急诊室服务平均轮候事件也在三小时左右,这样的情况让增加医疗专业人才,改善医疗服务供求不均迫在眉睫。
而医疗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将在未来加剧。香港政府于2017年出台的《医疗人才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推算,明年,即2020年,香港医生短缺会达到500名,道理2030年医生缺口更可能超过1007名,最差情况则可能欠缺高达1575名医生。同样,2030年普通科护士可能短缺1669人,占全职人数的3.3%,最差情况估算则会缺至2727人。再加上香港社会不可避免的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医疗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暂停对大学医学教育的拨款,与社会需求背向而驰,政府必须予以合理解释,才能消除大众疑虑。
近年,政府也意识到必须增加医疗专业人才,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医管局透过重聘先导计划在2016和2017年度聘请了63名医生、48名护士、 9名专职医疗人员和884名医疗支援人员。该计划并在2018年继续实行以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医管局将2015年6月1日或以后开始聘请的医护专业人员的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也是为了应付为了进一步增长的对医护人员的需求。目前若然暂停三所大学与医学教学相关的拨款,做法无疑自相矛盾。
当然,增加医疗人手的方法有许多,包括返再聘退休人员、延长退休年龄,《香港01》亦一直支持有限度地引入海外医生、增加自资教育名额等,然而政府资助培养本地的医疗人才,是同样不能忽略的方法,并有望从根本上长远地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若然暂停大学医疗拨款,社会自然提出质疑。因此,政府有责任充分解释财政决定,方能消除市民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