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罗尼亚给香港的启示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近日因多名独派领袖判囚而引发大规模示威。两年前加泰推动独立公投,使“自决”议题在本港再泛起涟漪,这次的加泰示威则反过来汲取了香港反修例示威的“be water”策略,不仅把香港的堵塞道路与机场、纵火等行为“搬”过去,还使得暴力场面取代了当地原本如本港一样以“和理非”著称的抗争活动。然而,尽管两地街头警民对抗的场面相似,西方舆论与政客对两者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暴露其双重标准。
另一方面,加泰独派领袖遭重判,突显西班牙不容许地方势力以民主之名作政治操作,把“自治”变为“自决”,试图挑战主权原则,由此反照香港当前示威浪潮,当中一些带强烈分离主义色彩的口号或标语,也只是镜花水月。独派的诉求在欧美得不到支持,也说明当涉及分离运动时,“民主”不是解决问题的万灵丹。

加泰罗尼亚示威:图为10月18日,防暴警察站在巴塞罗那的示威现场严阵以待。(Reuters)

2017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发动独立公投,在统派杯葛下以90%大比数支持脱离西班牙独立,尔后西班牙宪法法院裁定公投违宪,西班牙政府收回加泰自治权并拘捕了推动公投的12名政界及社运领袖。本月14日,西班牙最高法院判处当中九人监禁9至13年,激起加泰地区大规模示威。

加泰罗尼亚示威与香港示威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但西方社会对两者却有着极为不同的反应,不禁令人觉得这些国家口中所讲的“民主正义”,不过是方便自己的“政治牌”罢了。西班牙政府打压加泰的独立运动,甚至一度收回自治权,但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对于加泰的“民主独立”诉求基本上三缄其口。

事实上,欧洲向来是个民族大溶炉,不少国家都有多民族构成,面对一定程度的独立运动,例如法国的布列塔尼、德国的巴伐利亚等等。无论哪个国家都明白,加泰罗尼亚一旦可以藉单方面独立公投取得独立,将来很可能“他朝君体也相同”。加泰独立自然得不到他国支持,而欧盟的立场更明显地为西班牙中央政府背书。

从香港的角度看,加泰无疑是宝贵的一课。尊重国家主权是国际政治伦理的根本,公然支持他人“独立”可能被视为侵犯国家主权,各国都小心处理。在当下的国际秩序中,加泰问题绝不可能由加泰单方面搞公投便可解决,至于使得加泰地区对西班牙政府不满的一些具体中央与地方关系议题——例如加泰人不满意加泰每年上缴西班牙中央的税金过度,认为是加泰在补贴全西班牙——务实做法是透过协商寻找解决方法,若搞独立运动,便走过红线,最终得不偿失。

香港示威者参与游行时,举旗声援加泰罗尼亚。(欧嘉乐摄)

西方对加泰与香港的双重标准

加泰罗尼亚这一波抗争运动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以香港反修例示威的“be water”策略为师,但示威者的激烈抗争手段也引发当地过往社会运动中罕见的暴力行为。面对暴力示威,西班牙当局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态度。加泰自治区主席托拉(Quim Torra)近日促请中央政府谈判,西班牙看守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却要求对方先谴责加泰地区的暴力事件,可见西班牙政府对暴力的“零容忍”。其实托拉曾呼吁示威者“停止暴力”,但马德里方面认为他闪烁其辞,态度不够坚决,因而不收货。

西班牙警方以强硬武力对付示威者则再度证明,当发生严重骚乱时,警方也会提升武力应对,以求恢复社会秩序。警察执法时当然必须专业,若过程中违规违法,必须追究,以暴制暴更非值得美化的社会治理方式,可是当加泰的警民对抗与香港对比时,也引起一大争议:从各种现场影像来看,西班牙警方行使的武力不比香港警方低,但西方媒体却鲜有像报道香港示威一样不断监察西班牙警察。

同样地,近日伦敦爆发了气候变化示威,伦敦警方于短短8日间便拘捕了1,457人,更在14日宣布禁止一切与组织“反抗灭绝”相关的示威活动,西方舆论似乎也对此见怪不怪。这不仅引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抨击西方媒体与政客“双重标准”、“害人害己”,在一些西方网上讨论区,也有人提出质疑。

西方舆论一面倒标签香港示威为争取民主自由的行动,加泰人的抗争同样也是为了民主自由,但却遭到“冷待”,令人仿佛觉得处于平行时空。到底这是否代表了加泰人民的民主自由就比较“廉价”?还是香港的暴力比较“高尚”而可以容忍?当外界如此“厚港薄加”,也难怪中国外交部在回应媒体发问时,指出“所谓民主、人权只不过是西方干涉香港事务的一个道貌岸然的借口;对待暴力违法活动,只能是一个标准、一种态度”;亦难怪有人反讥美国政客隆重其事推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为何又不动议《加泰罗尼亚人权与民主法案》,又或是《伦敦人权与民主法案》。

示威者在巴塞罗那捡起警方施放的催泪弹还击。(路透社)

“民主”与“自决”之间的鸿沟

加泰罗尼亚示威者自称“要做第二个香港”,然而对港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起码对西班牙政府来说,这个对比中涉及的暴力是其无法容许的。以偏颇立场看待香港示威中暴力行为的西方媒体与政客也该理性想想,漠视暴力会不会最终对西方社会产生反噬?

撇除示威暴力争议,比较加泰罗尼亚与香港社会问题时,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务实而理性地看待地区自治的空间与界线、选举民主的意义与限制。无论西班牙中央政府还是加泰罗尼亚政府,都是以民主选举产生,然而,加泰与马德里在宪制秩序上的从属关系,意味两者拥有的政治权力无法对等,单靠加泰自己的民主无法解决其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矛盾,而当加泰自治政府试图逾越西班牙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甚至试图搬出最古老的民主形式为自己的“自决”诉求张目时,换来的只是博不了外界同情的政治打压及严酷的法律制裁。

其实,两年前那场独立公投从一开始就名不正言不顺,注定沦为闹剧。剥开所谓超过九成支持率的外衣,公投在遭受统派杯葛下,投票率只稍高于四成。就此而言,公投结果其实反映独立并非加泰罗尼亚社会主流诉求。马德里对公投的强硬反制则清晰表明,加泰独立一不务实,二不合法,不是西班牙社会的选项。

回到香港,也许有不少人羡慕加泰人起码可以民主方式选举自己的行政首长。事实上,在香港落实普选是《基本法》列明的承诺,港人提出相关诉求理所当然。然而,在呼喊口号时,社会也该务实探讨如何才能推动政制有效地向前发展。从加泰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自治”与“自决”的鸿沟,从而认识到“港独”如何不切实际;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普选时,不能无视香港所处的宪制秩序,在谈“一国两制”时,不能对“一国”避重就轻,甚至以对抗心态把香港置于国家利益的对立面。

积极理解“一国两制”,是践行高度自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