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会1/4会员打算撤走 香港是否无可撼动?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于本周一(14日)发表最近对其会员进行调查,发现61%的受访会员企业受困于示威带来的紧张局势,更有24%打算缩减或离开香港市场,主要打算迁往新加坡。美国商会在香港营运的外资企业中算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香港人应该明白,资本世界始终看重利益回报,假如香港不安稳,他们只会毫不留情地舍弃。到底这是否香港人所想要的,我们得自己思考。

有人亦手持标语,警告修例或令外资公司撤资。(李智智摄)

这次调查在10月8日至13日进行,就在差不多半个月前的9月底,香港美国商会主席葛理福﹙Robert Grieves﹚还表示,未有商会会员有离开香港发展的意愿。如今,调查发现46%的会员对香港的长期局势感悲观,比起7月底的调查上升了足足12个百分点,可见长期加上日趋暴力的示威活动对经济的影响不只停留于短期,而渐渐影响到企业对香港的长期信心。

我们必须认清一点,企业是利益挂帅,无论如何表态,最终也只会顺应利益而走。就以英国脱欧为例,长期支持脱欧的英国公司Dyson,在年初决定将总部由英国Malmesbury迁到新加坡。虽然Dyson解释迁移总部的决定是因为亚洲市场成长快速,但却没有否认最终还是利益挂帅。

新加坡被视为半威权社会,在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所公布的民主指数中,新加坡“公民自由”的评分长期落后香港,总体评分亦长期与香港在伯仲之间。然而很多企业视新加坡为首选,可见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如何之大。

虽然包括香港政府、美国商会、以至不少团体组织都强调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但美国商会调查无疑是个警号。“不易动摇”并非“不可能动摇”。所谓骄者必败,即便香港有多么多客观优势,但如果欠缺危机意识和合适的维护,该动摇的时候还是会动摇。

此外,我们亦须认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还记得在反修例示威之初,不少香港人走上街头反对,除了担心内地司法制度外,也有不少人认为修订《逃犯条例》会影响到外资留在香港的意愿,担心它们因此撤离香港。如今条例修订已正式撤回,而街头抗争的目标已背离运动初衷,暴力破坏失控。讽刺的是,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当初的担忧以另一种形式成为现实,社会大众应谨慎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