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应认清问题出于自己
特首林郑月娥周四(26日)举行首场社区对话,有150位中签市民参与,其中30人获抽中发言,他们都有备而来,一名女士在三分钟发言时间指斥林郑施政失当,说得激动时更对林郑说“习主席都耻与你为伍”。纵使她可能简化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但无可否认的是,她的言论确切反映了不少市民对政府的怒气。正如她所指,风波演变至当下的社会困局,乃林郑施政之失,无法推诿他人。作为特首,林郑对乱局必须负起最大责任,她若想管治好香港,便须“在其位,谋其政”,积极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该名于次轮发言的女士强调,林郑须知道市民提出了“五大诉求,缺一不可”,不应再转移视线,将施政失误推卸给通识教育、房屋问题甚至年轻人,更不应学前特首梁振英的“语言伪术”,侮辱市民智慧。
环环相扣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是香港房屋与教育问题症结所在,当理应解决这些矛盾的政府都对它们缺乏认识,实难苛求一般市民有深刻理解。我们亦不能天真地认为,只要回应民间的“五大诉求”,香港的复杂困局便能迎刃而解,不过,无可否认的是这名女士的指斥确实直白地反映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心声,林郑其管治团队应深切反思,不能听之藐藐。
林郑加入政府政务系已近四十年,对于贫富不均、阶级固化、向上流动阶梯愈发收窄这些问题,如果她根本不知道,那是她能力有问题,说明她不胜任特首;如果她明知道这些问题存在,却不思进取谋求解决之道,只欲萧规曹随地“做好这份工”,那就是尸位素餐。《论语》所谓“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对于香港当前的乱局,林郑确实责无旁贷,无法推卸给其他人。
举例而言,难以安居是许多香港人的写照,也是民怨积累的一大根本原因。对于房屋问题,林郑就任特首后高调提出“土地大辩论”,但却雨声大雷点小,对全面回收粉岭高尔夫球场、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闲置农地等获社会支持的增加土地供应手段视如畏途,到了修例风波演变至当下景况,才后知后觉地传出考虑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纾困。
正如那名女士所言,林郑不能轻视香港市民智慧,以为单靠一些“语言伪术”和“政治骚”便能搪塞了事。大错既然造成,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林郑如果还想重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便须放弃以往那种自我中心的心态,这样她方能看清问题所在,大刀阔斧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