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选组阁陷僵局 阿拉伯人能否成造王者?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稀奇。”
——《诗篇》118篇22至23节

以色列大选尘埃落定,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未能突破选前未过半数组阁的困局。其与极端正统派犹太教政党组成的右翼联盟得55席,比起由前国防军参谋总长甘茨(Benny Gantz)带领的蓝白党(Blue and White)所属的反内塔尼亚胡联盟所得57席少两席,而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利库德集团党(Likud)亦比蓝白党少两席,令之在筹组政府上失去先机。本来坐拥八席的前防长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所领导之“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Yisrael Beiteinu)成为此次大选的造王者,但由于其已宣布不会提名任何人,更令组阁困局更加僵持不下。

“共同名单”中,梅雷茨党的宣传海报。内文写着:我们这次要参与政府。(路透社)

此时手执13席的阿拉伯共同名单打破近25年的沉默,称自1992年提名拉宾(Yitzhak Rabin)后,再度提名甘茨为下任总理,以撵走内塔尼亚胡。在内塔尼亚胡十年掌政以来,以色列阿拉伯人一直受尽压迫,不仅受种族隔离政策所针对,房屋、教育、福利政策也受不平等对待。以色列国会去年亦通过《犹太民族国家法》,规定以色列为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变相将阿拉伯人为主流之非犹太人口贬为二等公民。然而内塔尼亚胡一面倒向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倾斜,打压阿拉伯人的种种政策,也成为了砸自己脚的石头。首先是同为反阿拉伯人,却是强硬世俗派的利伯曼,不满内塔尼亚胡欲免极端正统派兵役的计划而退出执政联盟,引致内塔尼亚胡内阁,继有阿拉伯人踊跃投票,令阿拉伯共同名单议席大有进账,有望意外成为利伯曼以外的造王者。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当初内塔尼亚胡极力排挤打压的阿拉伯人,或可成为结束其十年总理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谓讽刺。1993年时任总理拉宾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穿针引线下,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签订《奥斯陆协议》,重启以巴和平进程后右翼极端正统派沙斯党(Shas)退出执政联盟,阿拉伯党派便曾支持拉宾政府。然而时过境迁,今天以巴严峻局势,已非1993年可比拟。加上甘茨本人五年前担任防长时,亦领导一场对加沙的50日战事,对于以巴和平进程、吞并约旦河谷占领区等议题上亦不置可否,甚至跟内塔尼亚胡差异不大,同为好战鹰派。阿拉伯共同名单内拥三席的巴拉德党(Balad)便对提名甘茨一事有所保留,不认同所谓“两害取其轻”的策略。而利伯曼亦一早表明,不会跟阿拉伯党派筹组政府,令国会的悬峙局面依然难解。

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左)跟已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签署《奥斯陆协议》。图中有份促进以巴和解的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网上图片)

内塔尼亚胡垂死挣扎,称国家将要从两个选项中作出抉择:要么依靠那些“拒绝以色列为犹太及民主国家,并歌颂杀死我们士兵及平民之恐怖份子”的少数政府,要么是一个广泛的全国联合政府。他希望促成利库德集团以及蓝白党两大政党组织政府,继续排斥阿拉伯人于政权外。不过要诸党达成此协议,贪腐官司缠身的内塔尼亚胡几乎不能避免要自我牺牲卷席而归。至于作为少数的阿拉伯党派此次虽然主动出撃,但在以国日趋右倾之政局下依然处于被动,若不想再遭边缘化,还要利用内塔尼亚胡、甘茨、利伯曼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要实现阿拉伯党派向大选后向甘茨提出温和的平权要求,包括平等对待犹太人及阿拉伯人社区的房屋及规划政策、废除《犹太民族国家法》、重启以巴和平对话等,处于弱势的阿拉伯人利用民主选举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少数角色明显未够,仍亟需国际社会今后的关注与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