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和理非”腰脊 齐为社会消戾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6月16日,香港人冒着炎热汗流夹背走上街头,反对政府以粗暴手法推动《逃犯条例》,主办方统计人数多达200万。游行和平有序,再一次展现了港人多年以来受人称颂的理性抗争方式与良好的公民质素。然而不及两个月,香港示威浪潮不断,暴力冲突持续上演,仿佛走向“无政府”状态。如此充满戾气的社会,恐怕非崇尚“和理非”的港人想见乐见。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为何当社会陷入暴力漩涡,本为社会绝对主流的“和理非”却俨然失去了话语权?
社会撕裂,大家都输。《香港01》珍惜香港社会的“和理非”精神,深信当社会前行方向迷失之时,这种精神是支撑香港价值的脊梁。对于政府在《逃犯条例》修订过程中种种问题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直白不讳地是其是非其非,但此起彼伏的街头冲突已日渐背离运动原意。我们坚决向暴力说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呼唤百万计的“和理非”港人有所承担,不是有如看客般坐视社会在激进行为的碰撞下滑向崩溃边缘,更不是放任一小部分激进示威者胡来,沦为社会严重撕裂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帮凶。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扰攘良久,自3、4月的游行示威,到6月两场破纪绿的游行示威,都是由“和理非”担纲。示威者大多遵守秩序,以文明理性的态度得到广泛支持。不过政府的强硬态度,以及自6月12日一小撮示威者暴力冲撃立法会,警方强势回应结果殃及池鱼,使得许多和平示威者卷入警民冲突以来,“不割席”成为激进示威者的团结“和理非”的口号,即使不认同激进示威者令运动变质的行为,“和理非”们也对他们展现了极大的包容。

这种对激进冲突的宽容在运动初期还可以理解,但当特首林郑月娥在社会整体表达了反对修法的共识后最终宣布修订“寿终正寝”,中央亦明确表示支持她的这个决定后,社会民意已有所转变,不少人认为事件该告一段落。年轻一代也许仍有较多人容忍暴力冲突,但其余市民的反对声音也日渐增加。抚心自问,一部分人以这种敌我斗争的心态“盲撑”激进示威者,还称得上“和平、理性、非暴力”吗?当百万计“和理非”或积极或消极地站在身后,即使对暴力行为“痛心疾首”也隐忍不发,激进示威者会不会更觉得民气可用,也更可能有恃无恐地在暴力行为上不断升级?这是“和理非”应有的冷静吗?

追本溯源,“和理非”在香港成为社会主流,与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可谓同步而行。新兴的中产阶级崛起后,社会运动亦转趋保守及温和。那年代冒起的民主派,便将“和理非”铸入了社会运动的行动纲领。英国殖民统治后期推行政制改革,把大批反对派吸纳入体制,更使街头运动一度式微。直至2003年政府在经济凋敝之际推动《基本法》23条立法,使得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矛盾大爆发,触发超过50万人上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港人的“和理非”形象走入国际视野,民主派议员自诩,50万人上街,一台车都没有推翻,一块玻璃都没有打碎。到2014年的“占中”,数十日占路没有引发太多激烈冲突,运动参与者甚至自发清理垃圾、又会向受影响的公众致歉,被外媒誉为“礼貌革命”。

这不代表香港社会不存在躁动的种子,其实任何社会都会有这种情况。在经济持续发展下香港社会日益贫富悬殊,社会改革停滞不前,都已使人心思变。2010年反高铁运动本以“快乐抗争”形式进行,立法会通过高铁拨款一天,示威者包围大楼,少数人尝试闯入立法会却遭制止,“和理非”及“勇武”的矛盾早已浮现。往后的新移民争议、社民连分裂等问题,加上右翼本土派的冒起,亦令社运界出现路线上及人事上的激烈冲突。其对立延续至2014年的占领运动,运动未开始前右翼人士已经开始在阵营中“捉左胶”,而主流“和理非”及大台亦在运动中不断“捉鬼”,埋下了运动分裂而失败收场的伏笔。

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否认,香港社会正面对一场重大的社会转型挑战,许多人始料不及的是,民怨的大爆发竟然会由修订与绝大多数市民没有直接关系的《逃犯条例》引起。更让人无法预知的是,事态发展会恶化至当前境地。在面对政府这个“共同敌人”的大前提下,“不指责、不割席、不分化”成为“和理非”与激进示威者的最大公约数,亦促成勇武之风大行其道。有不少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例如社会仍处于对“占中”的反思期,参与抗争者汲取了当年内部分裂导致运动溃散的教训;政府处理这场风波的蛮横霸道,也使得不少人日渐怀疑“和理非”的作用,以至把更多的同情前线示威者,认为他们正为大家争取社会公义,理应获宽容对待。

特首林郑及其管治团队,无疑是为造成当前社会乱象负主要责任,但不断升级的暴力抗争,不仅早已偏离运动“初衷”,也使得社会上下共同承受著过重的代价。示威者原本计划在本周末于大埔、黄大仙与港岛东区举行游行,但警方拒绝,最多只批准他们在指定地方集会。警方的做法也许是“斩脚趾避沙虫”,诸如7月28日民阵游行后的失控,已表明这种施压方式未必能抑制示威浪潮。然而市民在担心集会自由受影响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警方根据此前连番暴力冲击场面,以其维护社会安宁本职为考量作出这些决定,也无可厚非。正如我们一再指出,当前社会乱局属于政治矛盾,警方绝对不是解铃人,将冲突对准警方是错误的。

即便被视为前线示威者“大台”的网上讨论区连登,近日也出现一些敦促同路人反思的理性声音。这说明,大家是时候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一场又一场的在各区堵路、冲撃警署,乃至涂污国徽撕国旗的激进乃至暴力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随着运动局势经历几番变化,即便是昔日从“策略”考量而站在勇武者身后,今天又是否需要调整“策略”呢?

激进示威者不断冲上最前线,也不是没有代价。不少人因与警员冲突、或跟“白衣人”殴斗而受伤,甚至被捕,不少人更以暴动罪起诉,刑期最高可达十年,这是都是无法避免的。社会上下应找到方法,让这些年轻人的一生不会因一时冲动而彻底摧毁。200万的“和理非”们该想一想,“不割席”的态度是在帮助他们,还是反而害了他们?真正的“和理非”能够知道答案。

反修例运动变质,已经是人所共知。目前香港最需要的是把暴戾的社会重新拉回正轨。要令香港回复正常,作为社会主流的“和理非”必须以行动把激进示威者拉回头,避免更多人毁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也避免令整个香港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