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示威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反修订《逃犯条例》运动,近期演变为每到周末便上演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到周一(8月5日)民间发起罢工及七区集会,更触发“遍地开花”的警民对抗,从天水围、沙田、荃湾到尖沙咀,在任何一条马路或公共场所,示威者所到之处,都可以被定义为示威战场。冲突期间有多间警署遭示威者投掷砖头、鸡蛋等物件,沙田警署大门外更有示威者用杂物纵火,这些暴力行为明显过火,绝不可取,必须批评。
警方周一公布,6月9日至今已发射1,000枚催泪弹、160发橡胶子弹、150发海棉弹。然而,社会上下都知道,再多的子弹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同样地,示威者的破坏行为,不但无法让社会正视诉求,更已完全偏离市民反修例的原意。“01观点”亦早已直白不讳地批评,警方处理整场运动时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包括6月12日以过度武力驱散金钟示威者,突显其缺乏应对大型示威的专业能力;7月21日元朗发生白衣人袭击市民事件,警方更是失职。
毋庸讳言,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弥漫“仇警”情绪的原因。曾长期享有“亚洲最佳”美誉的香港警队,虽在五年前的“雨伞运动”中,因鲁莽发射催泪弹驱散和平示威,种下了示威者对警察的憎恨,然而,在反修例风波中,警察根本就不应成为社会撕裂的磨心,因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大爆发,并非警察能够处理,但示威者却将矛头指向警察,并获得不少市民支持。难道大家希望警察全面撤离,任由示威者管理社会?甚或香港应该体验一下“无政府”状态?
当社会发生冲突时,警方是政府赖以“维护法纪”的队伍;当他们站上社会冲突的最前线,有时候难免会成为承受民怨的代罪羔羊。无论这种状况的起因是什么,用暴力宣泄情绪的“仇警”行为绝对不能接受。示威者不满警方违规行为,应透过既定机制处理,当局更可在适当时候,成立覆盖所有议题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全面了解整件事情发展的原委,包括警察的角色;但示威者绝不能任由“仇警”情绪支配,包围警署,肆意破坏,甚至向警署内抛火种。
香港人必须抚心自问,大家预备好要进入无政府的状态吗?市民必须认清,即使警察某些地方有错,也不代表示威者能以暴易暴、以怨报怨;即使目前监察警方的机制成效有限,也不代表示威者可以一己违法的方式报仇。这些行径,并不会令他们更接近原本想要达到的目标,反而可能令事态失焦甚至失控。
平情而论,反政府示威变成反警察暴力,是很常发生的现象。以黄背心运动余波未了的法国为例,在2015年初巴黎恐袭后,警队曾经是安定民心的顶梁柱,民望超过八成,但2016年政府的劳动法改革引发大规模抗争,警方的处理手法成为众矢之的,警察更罕见地在全国发起“反对仇恨警察”活动,呼吁群众不要刻意攻击警察。至黄背心运动爆发后,警队的暴力问题再度惹来批评。
香港社会好像也摆脱不到这个轨迹,示威者和警察已陷入暴力的恶性循环:示威者愈来愈暴力,甚至摆明车马挑衅警方;警队施放愈来愈多的催泪弹,警棍也屡次不受控。对于政府,我们苦口婆心地重申,必须严肃面对问题,即刻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不是在那里转弯抹角;对于示威者,我们亦不得不坚定及强烈批评,就算对警方有多大的怨恨,肆意攻击警署、投掷火种及其他阻碍社会运作的暴力行为也是我们完全无法支持的。
香港不需要一场无政府主义运动,也不应用滋扰市民的所谓“不合作运动”来误导目前的事态;香港需要改革,但绝对不需要彻底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香港的问题必须通过合法和理性的路径解决,不需要用“消灭”警察的方式来达到。这种无节制的武力攻击行为,既不合法,又无功效,更解决不了问题。毕竟在每一个社会中,警察都肩负维护秩序、除暴安良的责任,我们要做的是改良警队,而非摧毁警队——后者恐怕是近乎无政府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事态继续如此朝消极方向发展,香港将错失改革良机,更无法完成一些具理想的年轻人原先支持这次社会行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