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危机世卫最高警报 国际支援须超越国界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非洲爆发新一轮伊波拉病毒疫情,此次的重灾区为中非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至今已有数以万计人受感染,逾1,600人丧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周三(17日)将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伊波拉病毒为最高级别警报的“国际关注紧急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为史上第五度发出PHEIC通报。其指当地边境城市戈马(Goma)将病毒传至邻国乌干达(Uganda)的情况导致威胁增加,或令肆虐该国近一年的疫情扩散风险增加。

伊波拉病毒上一次大规模爆发为2014年,重灾区为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沿海国家,导致逾1.1万人丧生。然而此次的疫情比2014年更为严峻,原因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之独特地理及政治背景。历史上,第一宗已知的伊波拉病毒个案,便是于1976年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318人染病者中有280最终死亡。民主刚果幅员广大,其234.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覆盖非洲大陆的热带雨林心藏,成为了疫症滋生之温床。被视为伊波拉病毒来源的蝙蝠,便长期与当地居住的乡郊人口混居,以致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加。

5月16日,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布滕博,当局埋葬死于伊波拉病毒的患者。(视觉中国)

由于基础建设严重不足,医护人员亦难以深入这些雨林中向染病者施以援手。民主刚果自1960年从比利时独立后,长期处于政治不稳,国家陷于军阀内战与种族冲突之中。此次受灾最严重的东部省份北基伏省(North Kivu)与伊图里省(Ituri),都是叛乱与内乱冲突频仍之地区。政治动荡、军阀掌权亦令当地人民对政府甚至医护人员的信任面临破产。当地人甚至流传“伊波拉病毒是假的”、“病毒是中央政府与西方势力带来的”、“防疫工作者是来偷血、偷器官的人肉贩子”的谣言,而令染病者不肯就医,平民亦疏于防范,甚至有前线防疫人员被袭击杀害。

日前首两宗出现于边境大城戈马的病例,以及另一宗于邻国乌干达港口发生的死亡个案,亦令世卫大为紧张,发出PHEIC通报,希望动员国际社会遏止伊波拉疫情进一步扩散。上次2014年的西非伊波拉大爆发,全赖世界各国施以援手,派出医护人员及专家到当地,方可令疫情消退。无奈此次国际支援一直消极,迫使世卫出动最高级别警报,以唤起各国关注。上次担当积极支援角色的美国,在现今总统特朗普行“美国至上”的孤立主义,大幅削减国际组织的资助,令人担忧美国政府此次会否因而对之坐视不理。

伊波拉疫情,甚至近来的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皆可警醒我们在当今民族主义当道,国家主权凌驾一切的民粹年代,病毒、天灾是不分国界。要是我们以“国家”名义闭关自守,抱守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则难以抵挡愈来愈具威胁的危机及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