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闹剧 “折腾”的完美示范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曾说:“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其他被实践过的政府形式除外。”这句名言后来被视为对民主体制的捍卫。然而,对英国人来说,直接民主,亦即脱欧公投所带来的煎熬,却令他们百般滋味在心头。
对外,英国理应早在3月29日脱离欧盟,可是日子一再延迟,最新“死线”是10月31日;对内,特雷莎·梅(Theresa May)的脱欧协议已遭国会否决了三次,“指示性投票”亦屡屡折戟。显而易见的是,英国脱欧前景不单未见曙光,反而更加晦暗,政府和国会翻来覆去,依旧无法找到各方接受的方案,完全是折腾。

英国学界、媒体早已列举并分析各种可能的脱欧模式,唯无论哪一种,都受到怀有特定政治议程的政客操弄,在利益多元的民主体制下,根本难以产生共识。退一万步,即使某个方案最终被采纳,整个国家的精力无可避免被消耗,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多个方案 各有利弊

一直以来,特雷莎·梅希望争取有协议脱欧,即伦敦和布鲁塞尔就英国退出欧盟的方式和具体条款达成协议,届时英国除了可在边境、财政和法律等问题上取回自主权,亦可与欧盟保持较少摩擦的双边关系。问题是,倘若英国以这种方式脱欧,换来一个与脱欧之前“差不多”的英欧关系,那么之前为何要耗费精力脱欧,弄得全国空前撕裂?

英国脱欧公投引发的乱局一发不可收拾,英欧关系何去何从,值得关注。(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部分主张“硬脱欧”的英国政客认为,假如英国彻底退出欧盟,便可得到真正的独立,届时伦敦可与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好处足以抵销脱欧后边境混乱、资金外流、商品匮乏等损失。然而,倘若英国最终以硬脱欧的方式完场,那么特雷莎·梅在过往两、三年多度前往布鲁塞尔叩门、换取27国同意给出一份脱欧协议,一切奔波岂非徒劳?

无论是执政保守党,还是在野工党都备受压力。特雷莎·梅早前与工党党党魁科尔宾(Jeremy Corbyn)磋商后,仍无法达成共识,她警告如果拖延时间太久,将有机会无法脱欧。平情而论,自诩民主政体的英国是不能不执行公投结果的,如果现在打退堂鼓,违背民众在2016年作出的决定,在政治上肯定是丢脸的。

英国脱欧事关国运,许多当地人希望举行二次公投,决定国家前途。(视觉中国)

当然,英国国内呼吁举行二次公投的呼声还是此起彼落。可是,当局若真的这样做,那就是在折腾了三年后返回原点,还为公投模式和民主制度留下很大创伤。更何况,二次公投不见得可以有效解决英国目前的政治僵局──势力不小的脱欧派肯定会穷追猛打,质疑政府“为何不遵守第一次公投结果”。

不负责任的公投

前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一个自作聪明、不负责任的决定,令实践了民主政治数百年的英国,陷入无法抽身的政治泥淖。在整个脱欧过程中,政府和国会不断角力,社会的正反舆论互相攻讦,各方虽一再试图以各种政制程序解决问题,却依旧无法妥协,遑论达成共识,这不是折腾,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