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券】视光师申领金额封顶仅治标 聚焦基层医疗政策方为关键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食卫局在本周一(3 月 11 日)公布长者医疗券检讨报告,公众焦点集中于限制视光师申报金额,以及知悉投诉个案。视光师业界的确存在害群之马,迫使政府加强规管。不过,各项医疗服务也持续出现骗案,政府不能“大细超”,放过其他医护界别的不良分子。更重要的是,医疗券是推动基层医疗的重要一环,政府既然延续实行医疗券,必须好好衔接其他服务,例如日后的地区康健中心,增加用于预防护理服务。

长者医疗券检讨报告公布。(罗君豪摄)

打击滥用个案 不能只针对视光师

医疗券滥用个案屡揭不止,对计划有深远影响。第一,长者一次过耗尽户口余额,就无法使用其他服务,医疗券无法满足长期预防疾病和控制慢性病的功能,亿计公帑不能善用。第二,医疗券无法持续分流长者到私人市场,基层长者缺乏医疗券支援,只能回到公立门诊和医院,不能舒缓公营医疗系统压力。第三,滥用个案会伤害长者以至大众与医护人员的信任。

由于近年第I部分注册视光师的的申报医疗券总金额及每宗申报金额中位数显著上升,加上屡次被揭有业内人士滥用款项,政府专门为视光师设补助上限,视光师不满政府只针对他们“祭旗”,令视光师成为检讨报告的焦点。

跟西医、中医和物理治疗等服务不同,病人不会经常向视光师求诊,但验眼和更换眼镜所费不菲,外界预期单次收费会较高。即使如此,食卫局的数据显示,视光师申报额高得不符常理,有不当使用医疗券之嫌。例如截至去年底,4,000 至 5,000 元交易宗数共有逾 3.5 万宗,有 76% 来自视光师,比例远高于同样普遍认为收费较贵的牙医。去年共有 655 位视光师申报医疗券,当中 92%(614 位)曾有一宗超过 4,000 元 的申领额。若以申报金额来计,视光师一个界别就占全部提供者 27%,甚为夸张。在 2015 至 2018 年,卫生署共接获 46 宗有关申领医疗券的视光师投诉,是比例最高的行业。

卫生署助理署长(长者健康服务)李敏碧医生表示,监察长者医疗券的做法是风险为本。(罗君豪摄)

身体健康包括眼部健康,良好视力有助市民参与社会。政府在 2012 年起纳入视光师为医疗券服务提供者,是回应长者的诉求和医疗券中期检讨的建议,但至今投诉不断,政府必须正视。

再者,无可否认,不是每位长者也懂得货比三家,有家人提醒消费精明,并知悉单次大额使用医疗券的后果。因此,政府必须协助长者分配医疗券用途。如今政府为眼科服务开支设限,大方向值得支持。

如今规定长者每两年不能用多于 2,000 元医疗券金额配眼镜,值得尝试。参考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诊所资料,综合眼科视光检查收费 650 元,政府公布收费中位数为 350 元,长者另加一千元左右购买眼镜,限额也算合理。

更进一步,政府应与视光师界别磋商,订立参考收费,这至少对部分晓得格价的长者有用,免堕收费陷阱,重建公众和业界的信任。

当然,哄骗个案也在中医、西医、牙医出现,例如怂恿病人买贵价海味和贵价洗牙,政府应该全面打击所有不良分子,尤其是主动巡查和鼓励长者投诉,不应单单针对视光师,给予外界对其他医疗界别“放软手脚”的观感。

+3

推广基层医疗 勿光靠医疗券

除了执行情况外,医疗券的原则亦须迫切检讨。医疗券是推广基层医疗的主要措施,原意是鼓励长者使用社区私营基层医疗服务,令长者使用预防性护理服务,减轻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的负担。

然而,一直以来,多数长者仍然使用医疗券来治疗诸如伤风感冒的一般疾病,食卫局也承认,预防和管理慢性病不是病人使用医疗券的重点,例如高血压、血糖不正常等病征。除非医生在诊症期间留意长者身体变化,否则有很大机错失发现疾病的时机,增加日后公营医院的负担。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称,期望日后运作的地区康健中心和长者地区外展队伍,能够推广基层医疗,届时医疗券将能更配合基层医疗服务,可谓用得其所。不过,现时长者病人已习惯由医生诊症,地区康健中心却特意不设医生驻诊,而是利用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专注提供疾病护理及支援服务。长者未必一时间适应新的健康护理方法,政府需要多加宣传,才可为公立医院和门诊分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