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睡婆婆不是“打卡”、“留念”的对象
“睡婆婆”陈复兴日前被劫匪抢劫,并且为贼人所伤,再次引起市民对她的关注。我们认为,支援陈婆婆固然是好事,但她并非山东街一景,不应成为“打卡”、“留念”的对象,帮助婆婆,应该同时考虑她的客观环境和感受,与及婆婆的实际需要。
香港人为善不甘后人,陈婆婆晚年守业,以老迈之年独自经营母亲传下来的报摊,由始至终不离不弃;亦不愿意接受综援度过晚年,其情操值得我们尊敬。
陈婆婆曾于电视台的访问中,谈到即使是新春等的大时节,亦会先报摊而后家人,引起部分网民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清官难审家庭事,陈婆婆与家人关系如何,外人实不应轻率下定论。摆在眼前的事实,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婆婆,在辛苦经营“家业”,再加上现时遭受无妄之灾,又受皮肉之伤,市民伸出援手,纾解婆婆经济上燃眉之急,又或免费为婆婆安装视像监察系统,又或如爱心护士般于假日为婆婆清洗伤口,此类善举,都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我们说的“山东街一景”,是指一些过分热心而变成愈帮愈忙的情况。陈婆婆被劫受袭后,市民即络绎不绝地送上大量物资,导致物资过多,霸占婆婆的档摊位置。亦有市民充当“义工”,在婆婆睡着时“帮忙”整理报档,令她睡醒后不知钱袋去向,苦恼不已。
更甚者,是有人真的把“睡婆婆”与其报摊看待成“旅游景点”,又或视之为教育子女的场所。传媒报道,有市民带着女儿探访慰问婆婆,有人强塞雪糕予婆婆,有电视台“记者”拍醒婆婆做“访问”,连立法会议员蒋丽芸亦参与“到此一游”的行列。
我们须推己及人,想想若然家中出现络绎不绝的访客,强迫我们配合以作各种的“访谈”,又不断地未经同意下拍摄我们每个生活细节,这是何等的困扰?
婆婆的问题可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可以透过婆婆的故事,看到更多的社会问题。
从婆婆出发,我们看到的先是现时独居老人所面对的困难。社会上不少老人家拒绝依赖政府援助以求稳度晚年,反而力求自力更生。
虽然,正如资深社工许德亮所说,婆婆坚强独立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老有所依”是每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承担。政府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在现时的社会安全网外,支援这批仍然坚持自力更生的老人家。以婆婆为例,政府是否可以找一个更为合适的位置让她经营报档?这些酌情处理的特殊、个别安排,相信不会引起市民的反对。
香港传统报业式微,除从业员年纪老化外,报档销量下降,直接影响报贩的生计。虽然廿四小时营业是陈婆婆的个人选择,但若然政府继续无视行业的式微,恐怕将来会有更多年老的报贩会踏上陈婆婆的旧路。
随着社会人口老化,我们在将来或会在各行各业见到更多的“陈婆婆”。可惜的是,现届政府没有魄力进一步推动安老政策的发展。先不说争议极大的“全民退保”方案,就连增加社区老人设施、或进一步改善老人医疗服务等,均未见政府提出确切的政策或愿景。
其次,现时不少老人问题均源起于经济与社会问题。普遍而言,香港人的经济能力,并不足以支持大家庭的存在。核心家庭的出现,多少亦与居住面积相关,试问一个三百多平方呎的单位,如何能容纳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经济与住屋问题,是导致独居老人问题恶化的关键,随着人口老化,这问题只会愈来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