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边疆”填海建议 惊人程度堪比“流浪地球”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3月初召开,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下称“经民联”)早前率先披露提案内容,当中最大“亮点”,莫过于建议中央在香港海域以南的伶仃岛、担杆岛、万山群岛一带建设人工岛,填海造地大约120公里并建屋,再卖给香港年轻人。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房屋问题严峻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伶仃岛这些“边疆”地带填海建屋,根本不切实际,而更可笑的是,对于真正可行的方案(例如全面收回粉岭高球场建屋),经民联却表明反对,充分反映这个商界色彩浓厚的政党有多“离地”、有多不负责任。
根据经民联的建议,在伶仃岛一带填海造地,旨在为“香港未来一代人留有空间,让他们自己规划未来。”提出建议的经民联港区人大张俊勇认为,填海造地、基建及房屋设施都可由内地单位承建,等到房屋及配套设施完成后,再交回香港政府,然后以低价供年轻人认购资助房屋,“直接让年轻一代受惠”。
平心而论,如果上述建议能够让港青受惠,自然值得支持。问题是,张俊勇本人似乎不清楚计划的可能性──他承认这只是“初步研究”,暂不清楚计划所需费用,以及有何交通配套。未想清楚便在“两会”这个全国性议政平台上提案,似乎不是负责任的政客所为。
我们认为,经民联的提议完全天马行空。伶仃岛位处香港长洲以南大约10公里,目前由珠海市管辖,如果说长洲是香港的边陲地区,那么伶仃岛就更是边陲以外,地点比港府当年安置越南难民的大鸦洲更远。另一方面,大湾区发展前景不俗,未来或会有不少港人北上工作或生活,经民联凭什么认为,在伶仃岛、担杆岛、万山群岛一带建设的“边疆”人工岛,会更具吸引力?
同样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法律其实并不鼓励填海。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27条规定,“严格限制填海、围海等改变有居民海岛海岸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建设”。上述法规虽没有完全禁止填海,但若要兴建120平方公里的人工岛(相当于香港土地面积的1/10),经民联有必要向中央政府论证这项工程的必要性。
对于有助舒缓香港住屋困局、可为年轻人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建议,我们原则上支持,但这些建议不能背离常识。《香港01》一直认为,与其大谈填海造地,倒不如善用现有土地。具体来说,我们呼吁港府以社会整体福祉为念,全面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并在该处兴建公营房屋,让目前住在“㓥房”的基层市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令人遗憾的是,经民联却一直充当拦路虎,打出高球场具“独特历史和生态价值”、在该处建屋会“加重北区交通负荷”等荒腔走板的理由,反对政府全面收地(甚至反对局部收地),无视社会整体福祉。如果经民联在反对收地后,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我们会为它鼓掌。问题是,它今次提出的填海造地建议,操作性不大,难以有效解决房屋问题,这只能证明它已“离地”到一个不可救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