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特色的君主立宪 何时才能摆脱政变噩梦?
泰国公主乌汶叻报名参加总理大选,遭胞弟、国王哇集拉隆功一口否定,称王室成员应该超然于政治之上。
在不少君主立宪的国家,王室不干政固然是公认之道。但在泰国,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泰国下月将举行大选,公主乌汶叻上周五(2月8日)宣布代表泰护国党出选,随即引来全国哄动,包括以为泰国王室亦押注这场选举。然而,事态发展峰回路转,泰王哇集拉隆功当晚即发表声明,表示王室成员不能够参与政治,并要超然于政治之上。言下之意,即不批准王姊参选。而当局亦在周一(2月11日)宣布,乌汶叻不合资格参加大选。
的而且确,在君主立宪的国家,君主纵为国家元首,其性质多是象征领袖,而非实际管治上的领导人。这样,世袭的君主既可免于认受性的质疑,亦不用受民意及政府更迭而影响。
同样道理,欧洲好几个国家奉行君主立宪制,但他们的王室通常都不能干预政治。例如在英国,社会上下对于脱欧与否此重大问题纷扰不休,英女王及王室却一直三缄其口,以免落得干预政治之名;又例如在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在2017年批评加泰独立公投不负责任,随即引来不少舆论批评。
但是,如果以为乌汶叻的参选资格,只是王室能否干预政治的话,那显然是简化了泰国复杂的政治轨迹。其中明显一点是,乌汶叻早年因为下嫁美国人而放弃王室身份,所以公布参与之时,她亦强调自己只是普通泰国公民。如果哇集拉隆功要放行胞姊参选,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哇集拉隆功的暗取态
所以,哇集拉隆功支持抑或反对乌汶叻参选,其实等如在向社会透露他对下月大选的取态:如果放行,即认可胞姊、泰护国党及其拥护的前总理他信;如果不放行,他信阵营的实力将大打折扣,等如间接助现任总理巴育一把。
哇集拉隆功取巴育而舍他信,无疑令部分人失望。一来,他信出任总理的早年,曾与当时仍为王储的哇集拉隆功私交甚笃,外界以为他继位后或会善待他信;二来,身为王室长女的乌汶叻宣布参选,不少人以为她已预先获得哇集拉隆功的默许。
然而,如果了解泰国多年来的政治轨迹,哇集拉隆功的选择未必令人意外。
泰国君权不容忽视
泰国自1932年立宪革命以降,君主的政治角色一直非轻。究其原因,有认为泰国的民主化起步较欧洲国家晚,王室淡出政治舞台之期尚需年日[1];亦有意见认为,立宪革命后即位的阿南塔玛希敦当时年轻,摄政的诸位亲王把持朝政,巩固了王室政治实力[2]。不论原因为何,国王在泰国政治举足轻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更准确而言,自1946年登基的普密蓬多年来透过军方及亲信网络,一直在民选政府幕后左右大局。对于军事将领来说,他们向王室靠拢而取得政治上的话语权,在必要时候发动政变,自居总理;对于王室来说,透过军方可牵制民选政府,并维持王室的政治地位神圣不可侵犯。[3]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1973年的泰国学运,普密蓬见大学生及社会声音势不可挡,弃保军方领袖、时任总理他侬。但仅三年后,即1976年,军方在法政大学大开杀戒,其时普密蓬又转为支持军方。[4]在那时起,《冒犯君主法》禁止任何人诋毁、侮辱或威胁王室,成为军政府对付异见的严苛工具。另一个例子,是1980年代出任总理的将领廷素拉暖,在卸任后挤身枢密院,自1998年起任院长至今,多年来扮演军方与普密蓬之间的重要协调人。
英国政治学者Duncan McCargo在2005年提出“网络君权”(network monarchy)之说,指出泰王与军方及政治精英结盟,紧握政治权力,确实不无道理。或者以Juan Linz等民主理论学者的分类法,泰国纵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其实不属于英国、西班牙那种“民主议会君主制”,因为泰国君主保留了不少政治权力,甚至可以左右政府组成。[5]
杜绝政变需政制改革
2001年当选总理的他信大打民生牌,取悦基层选民,不向军方卖帐,毋庸置疑动摇了泰国行之多年的政治势力平衡。他信及胞妹英禄的民选政府,分别遭遇军事政变而倒台,介入政治的将领巴育获得普密蓬认可,自然事出有因。如今普密蓬已逝,在位的是哇集拉隆功,他信阵营推举乌汶叻出选,想从军政府手中取回权力,并不叫人意外。或许他以为,现任国王会站在他的一方,放行乌汶叻,只是如意算盘打不响。
无可否认,如果公主乌汶叻能够代表泰护国党出选,他信阵营在下月大选的胜算必然大增。然而,将王室甚至哇集拉隆功牵进政治选举之中,始终并非上策。即使在乌汶叻的加持下当选,是否就能杜绝军事政变,甚或规范君权不再干政?历史经验说明,泰王未必每次都站在民选政府的一方,反而更多是在关键时刻利用或靠近军人,如此一来,未来政局只怕难料。他信、英禄抑或任何政治力量,若想结束巴育的管治,重组文人政府,如今只能拚政纲、争民意,冀在选举击败对手。
然而,若不限制泰王的政治影响力,从而杜绝军政府可以推翻民选政府的可能性,不论下月大选的结果如何,或许泰国亦走不出军事政变的历史循环。因此,泰国政治领袖及社会必须思考,怎样改革君主立宪制,可以有利政治轮替及长治久安。过去多年的社会撕裂以至70年代的流血冲突若起于结构原因,要解决问题就只得从制度著手。[6]
[1] | 英国由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到二战后普选下议院、英王不干政,经过二百多年;西班牙1812年引入首部宪法,至1978年确立现行的君主立宪政府,历逾150年。见Serhat Ünaldi, “Modern Monarchs and Democracy: Thailand’s Bhumibol Adulyadej and Juan Carlos of Spain”,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1, No 2 (2012). |
[2] | Serhat Ünaldi, “Modern Monarchs and Democracy”. |
[3] | Paul Chambers and Napisa Waitoolkiat, “The Resilience of Monarchised Military in Thailand”, Jour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6, Issue 3 (2016). |
[4] | Kevin Hewison, “Thailand: Contestation Over Elections, Sovereignty and Representation”, Journal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51, Issue 1 (2015). |
[5] | Alfred Stepan, Juan J. Linz, and Juli F. Minoves, “Democratic Parliamentary Monarchies”, Journal of Democracy 25, No 2 (2014). |
[6] | Juan Linz等学者提出五个因素,会影响君主立宪制能否走向民主议会君主制,包括政治压力、王室规模、君主的财政状况、社会的种族及宗教分歧、国际社会的取态。见“Democratic Parliamentary Monarch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