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超联发展裹足不前 大湾区资本可成救星?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港版“苏斯克查”郭嘉诺带领港队勇夺省港杯,球坛上下为之兴奋,皆因港足一洗颓气之余,球迷亦寄望本地足运能借此展开新景象。不过,足运成功与否和本地职业联赛发展息息相关,港超联发展一直未如理想,即如足总主席也大讲泄气话,直言本地联赛“没有出路”,并须藉举办“大湾区联赛”救亡。平情而论,香港足运发展的樽颈源于欠缺市场支持与资金投资,两者相互影响,局限了联赛质素,继而影响球市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大湾区联赛”早证为不切实际,却不代表“大湾区”对港超联发展毫无可取之处,足总应积极利用大湾区资本,为香港足球注入全新动力。

港超联“没有出路”论固然悲观,但其整体发展持续不景气始终为客观现实。归根究柢,足运发展有赖于成熟市场,乏人问津的赛事不利投资,球赛水平也随之下滑。即如早年传统班霸南华自愿降班,正好告示了“老细足球”的末路,球会在萎靡不振的球市下始终难以自负盈亏,热心班主也有黯然退场的一日。诚然,港超联近年发展颇有好转,当中有赖一众球员、教练及班主的努力,惟程度仍不足以为本地足运带来显著的质变。

梁孔德指“港超没甚么出路,因本地城市难以支持一个联赛”。(资料图片)

足总主席倡议港超球队应出战“大湾区联赛”,固然不甚可行,在现阶段“大湾区联赛”只为业余性质,显然无助提升本地足球水平,而且“大湾区联赛”的构念,也容易令香港失去足运发展的主导权。不过中超发展方兴未艾,内地资本愿意投资职业球会,若足总能适当引导更多大湾区球队、甚至资本进入本地联赛,无疑能“激活”香港足坛发展。

“01观点”曾经指出,吸引内地球会参与本地联赛,能够带来庞大资金,提升球员待遇,亦有助增加本地联赛曝光率,对本地足运的长远发展裨益甚深。按理来说,导引内地资金落户港超联绝对可行,足总大可开放更多空间,让更多大湾区内具规模及实力的球会参战本地联赛。更多富有球队的参与可直接增加本地球赛水平及观看性,有助振兴球市发展之余,亦可吸引更多本地资本投资本地球会,从而活化整个职业球坛,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另外,开放港超联对内地球会亦具一定吸引力。毕竟,不少职业球会均锐意于亚冠、亚洲足协杯亮相,惟中超仅有四个席位让国内球队参与亚冠杯赛事(包括三个小组赛资格及一个外围赛资格),竞争极为激烈。因此,对不少中超以及中甲球会而言,参战亚冠杯可谓是遥不可及,另派球队参与水平较低的港超联可以成为内地球会出战区域性赛事的另一途径。诸如富力R&F正是中超球会广州富力的附属球队,其球会代表多次表示希望球队日后能代表香港出战亚洲区赛事。当然,原则上内地球会要为香港出战区域赛事,必须先获香港足总的正式会员资格。

山东鲁能在今季以中超第3名完成赛事,取得来季亚冠杯的外围赛资格。(视觉中国)

地方职业足球联赛邀请境外球会参与并非新事。诸如美国的美职联(MLS),亦有藉邀请加拿大球会参赛,从而提升其联赛水准及商业价值;至今,美职联24支球队内共有3支来自加拿大,分别是Toronto FC(球会班主所拥的篮球队多伦多速龙(Toronto Raptors),亦为美国NBA中唯一一支加拿大球队)、Vancouver Whitecaps FC及Montreal Impact,可见邀请境外球会参与本地联赛早有先例。

在目前的政治气候下,倡议在港超联引入内地球会定必不受欢迎,有论者认为此举不但无助本地球员发展,甚至会“染红”香港。其实,足总有要求内地球会在港超联须“注八出三”,即队内最少须有八名香港球员,且每场赛事须最少有其中三名球员出赛,只要足总严格把关,甚至要求境外球队起用更多本地球员,引入大湾区球会绝对不会影响本地球员出路;而实际上,当球会增加,本地球员的出场机会也随之增加。运动竞技当然讲求激情,香港球迷热心捍卫本地足球亦合符情理,但若因此断送港足发展的黄金机会,却绝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