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难阻“中国制造2025”走向成功 制造业升级由民间自发推动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有外媒报道,中国计划调整“中国制造2025”,加大对外国公司的开放力度,以化解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并正起草另一方案来替代“中国制造2025”。 不过,“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战略,不仅有白皮书且已包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怎么可能因中美贸易战,美国希望修改而修改。

中国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已走到一个新阶段,过去40年改革开放,令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取得如此成就,中国也要开始思考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即是既无法在工资水平上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在不断重复又难以摆脱某种发展模式下,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徘徊,拉美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便是一些典型代表。

为此,中国不得不推动产业升级、自动化和高端科技生产,在这个宏观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中国政府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其中多次提出“智能化”、“信息化”,并计划以补贴及其他措施扶植“下一世代”产业,包括机械人、航天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勾勒未来蓝图,目标是令中国成为高科技产业的领导者。

有分析指,美国企图发起贸易战施压,要求中国撤回“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视觉中国)

东莞未待“中国制造2025”     已自发升级制造业

美方批评计划以政府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措施协助中国企业在多项科技行业取得竞争优势,损害其利益,甚至透过发起贸易战施压中国撤回计划。内地近日较少提及“中国制造2025”,确有淡化之嫌,惟这项三年多前已提出的概念一早起动,且走进民间,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已是不可逆转。

其实,即使“中国制造2025”还未提出之时,东莞早早在“不升级就被淘汰”的压力下也踏上了设施、技术、产品升级的道路,摆脱对低端制造业的依赖。东莞市政府于2014年便在全国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设3亿元人币资金扶持企业发展,用机器换走人力,不到3年时间,成果已相当丰盛,申报“机器换人”专题资金项目近3,000个,产品成本下降近一成、减少用工近20万人。

由此可见,就算中央真的受制于美国减少或停止有关的政策措施,中国各地也可能“被逼”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下升级转型,换言之,美国几经辛苦要力阻中国成就“制造强国”的大业梦,也许只是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