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马凯马建令一国两制蒙羞 香港政府忌矫枉过正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马凯(Victor Mallet)以旅客身分入境,被当局拒绝;中国流亡作家马建原出席文学讲座,却被指“涉及政治”而遭临时取消。
港独固然抵触政府政治底线,但马凯和马建均与港独没有直接关系,却先后遭到封杀,不但反映过度政治正确的势头,亦令香港一国两制蒙羞于国际社会。
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金融时报》亚洲编辑马凯早前被拒续工作签证,已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英国——关注。我们认为,国际社会言论不一定正确,但若有善言则不妨听之。FCC为港独分子提供传播言论的平台,港府依法禁绝,这一点并无不妥。但马凯现时非以FCC成员身分以工作签证入境,而只是以普通旅客身分进入香港而遭当局拒绝,则属不当。
被拒入境 马凯:当局没给解释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回应事件时指出,入境处按实际情况考虑,依照香港法例和政策决定,并谓外地人士被拒入境属“正常的事”。前保安局局长、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亦表示,入境处有权拒绝旅客入境而无需解释。
然而,这种手法有如“莫须有”,有违反法治原则之嫌。把关入境,固然是行政机关的责任,他们须衡量社会治安、入境者的企图等,但权力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酌情权(discretion)不能沦为肆意权力(arbitrary power)。2009年高等法院上诉庭在法轮功被拒入境案中,已经清楚指出空泛的“保安理由”不是入境处的挡箭牌,当局应公平、公正地交出合理的拒绝原因,否则有滥权之嫌。前车可鉴,马凯如今既无工作签证,申明来港只为旅游,当局有何保安理由拒绝他入境,或怀疑他参与港独活动,都是必须交代的。
作家马建讲座遭封杀
至于作家马建,他原居英国,来港为出席香港国际文学节讲座,惟场地单位大馆以“不愿成政治利益的平台”为由,临时拒绝租借场地。大馆不但成为文学界的众矢之的,亦引来国际媒体关注,形容香港言论自由受箝制。国际文学节连将讲座改为南丰集团的The Annex,亦遭南丰拒绝。
纵然马建的遭遇与马凯有一个本质上的分别,就是大馆作为非官方单位,有自由选择与甚么人合作,提供或不提供场地,但大馆作为马会辖下机构,难免令外界相信是受了政治压力或自我审查,封杀政治敏感的作家。
所谓政治敏感,是指马建的新书《中国梦》讽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但政治讽刺的书籍从来为香港社会所容得下,亦非提倡港独等分离主义,从何种角度看都没有违法之嫌。再者,大馆拒绝租借场地,讲座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举办,《中国梦》甚至会因此而引人关注,更多人购阅。为了配合政治主旋律而封杀马建,既是矫枉过正,亦容易弄巧成拙。
《香港01》的立场向来是尊重一国原则,反对港独,但马凯、马建以至巴丢草事件,均反映出过度政治正确的迹象,连与港独无关的合法自由都受到打压,这必然会动摇一国两制。事实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近审议中国(包括香港)的人权报告时,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多国均首次开腔,要求保障香港的人权和自由。香港的实际情况,外国政府不一定理解,但若有适当批评,我们亦须虚心聆听、并针对社会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保障社会人权。香港政府更有自身更为重要、不须外人提点的责任:尊重一国的同时,守护两制差异。若然政府牵头矫枉过正,牺牲香港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只会自毁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