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港青否定中港融合 说服关键不是港珠澳大桥 而是......
珠海学院民意及民调研究中心早前发布“香港青年国家融合指数”研究报告,结果发现,四成受访青年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大部分人都不认同中港融合理念,而且逾六成人对中港融合议题表现冷漠。政府经常强调要提升港人的国民身分认同感,近来又时刻将大湾区挂在口边,但结果却是如此,必须承认,政府的工作大有改善空间。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可以怎样改?
不用再谈中国如何强大 港青知道的了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也会定期调查市民的身分认同感,也就是著名的“中国人 vs 香港人”调查,不过有人觉得中国人和香港人身分并无矛盾,调查有先天缺陷,是以对调查结果嗤之以鼻。然而,今次由珠海学院做的调查,却令人不得不正视。
据发现,有四成半受访者不认同中国人身分,认同的只有两成半,至于所谓的“大湾区人”身分,更有近六成受访者不表认同,认同的不足两成。调查结果如斯直白,不重视港大民研的人,不可能再对现象视而不见。
“01观点”曾分析指,港青不认同中国人身分,不是由于不知道中国强大,有论者常谓要藉交流团让青年感受国家强盛一面,进而培养出国家认同,是捉错用神;事实上,是次研究也发现,受访者普遍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兼予以肯定,再次证明“认知国家强大”和“具国家认同感”是两回事。因此,论者不必再费心力告诉那些不具国家认同感的青年,中国是如何强盛;若再硬销,不单“牛头不搭马嘴”,更恐或适得其反。
中港融合的好处不能只见于数字
调查的另一重要结果,是发现有约53%受访者不认同中港融合的理念,而且超过六成人没留意和中港融合相关的资讯。不少青年明知中国经济强盛,却依然不希望中港融合,某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重视一些比经济更重要的价值观——在焦点访谈中,有受访者明言文化、法制、廉洁与自由程度等,是呈现香港与中国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会影响身分认同感。无可否认,特区政府不可能参与中国内地的廉政、法制与政治改革,故假若港人当真因这些因素而不认同中国人身身份,港府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静待国内持续改革、改进;不过,令港人真切感受中港融合对香港的好处,进而更关心和认同这议题,则是政府绝对要做好的本份。
平情而论,中港融合、大湾区机遇等概念,从上届政府起便从没停止宣传,但港人仍普遍不太接受融合。回归以来,港人最切身感受到的“融合”影响,当数自由行。自由行固然一度令香港经济起死回生,其作用不容否认,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冲突和水货客“爆买”也是不得回避的问题。对此,政府和建制派总惯于一味强调自由行的消费力如何强劲、他们对香港经济如何重要,只看数字,却不知普罗大众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结果便造成又一次的“牛头不搭马嘴”。
就以新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为例,那绝对是为促进中港融合而建造的基建,也是大湾区的一道重要桥梁,但政府却沉溺于以数字说明大桥的价值、就人流与车流估算和质疑者“交锋”,却没预计到大量来自珠海的旅行团和自由行会涌进东涌,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复制上水困境,这便是所谓的离地。
要让香港人认同且关注中港融合,不可能单靠虚无的口号、签署无数“交流合作备忘录”,或是只建造一些普罗大众感受不到实际转变和好处的大型跨境基建(这不是说基建无用,而是不能只谈基建)。特区政府接下来能否和大湾区内其他政府合作,推出一些连大众都能感受到好处的融合措施,便是其不可推卸的任务了。
延伸阅读︰
【身份认同.观点】爱国岂靠交流团 消除“他者”情绪 还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