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交出领导地位 欧盟生死还看明年5月?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周一(10月29日)宣布,不会寻求连任党魁及总理之位,意味她最迟于2021年退出政坛。欧盟目前正值多事之秋,领袖默克尔的引退将直接令法国总统马克龙接过领导地位。要欧盟成功而非瓦解,马克龙必须展示出改革决心。

默克尔的执政联盟相继在巴伐利亚和黑森地方选举失利,象征她进一步失去民心。默克尔周一向记者公布:“第一,12月在汉堡举行的基民盟党大会,我不会竞逐党魁之位。第二,今届总理任期会是我的最后一次。2021年全国大选,我不会参选。

我今天清楚感觉到,是时候翻开新一章。
德国总理默克尔

默克尔2005年成为总理之时,法国总统是希拉克,英国首相是贝理雅,美国总统是小布什。13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换届,默克尔仍然稳坐总理之位。特别是希拉克2007年卸任后,默克尔风头完全盖过萨科齐、奥朗德和马克龙,令默克尔被视为欧洲真正领袖。所以她周一公布的消息不但震撼德国人心,亦将改变整个欧洲局势。

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29日宣布,将卸下基民盟党魁之位,亦不会再寻求连任总理。(路透社)

默克尔间接助右翼冒起

首先,要看的是12月7日基民盟党魁选举,如果接棒的是默克尔心腹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那就是交接顺利,她有望如愿以非党魁身分,继续担任总理之位。但如果接棒的是党内其他人物如史班(Jens Spahn),那默克尔有可能步前任总理施罗德后尘,在一年内失去国会支持,弄丢总理之位。

不管默克尔能否顺利完成今届任期,她要部署淡出已经是肯定的事,德国以至欧盟的政策必然出现根本性转向。默克尔任内最棘手的两大问题,分别是欧盟财政及难民收容。在前者,她推动甚至逼迫欧盟国家实施紧缩政策,一度成为希腊人民公敌;在后者,默克尔主张接收难民,令意大利、匈牙利等东南欧国家民怨不断,间接令当地右翼崛起。意大利内政部长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明言,默克尔低估难民问题,德国极右在地区选举造好,有如选民对默克尔一巴掌掴下去。

宏观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在即,意大利出现财政危机,维谢格拉德集团(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波兰)与德法核心貌合神离,欧盟无疑正值多事之秋。欧盟始终是未完成的实验,廿多国的经济发展有别,政治气候不同,融合路上走到当前难关,默克尔不无责任。正如德国哲学家哈伯马斯近来曾批评默克尔以德国视角看待问题,忽略从28国的整体角度思考。

默克尔交出武林盟主之位,部分国家或许额手称庆,终于不再受“妈咪”(mutti,默克尔别称)唠叨和规管。但雄心壮志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是否就能成为“救世主”,只怕又作别论。

2000年,默克尔以46岁之龄当选德国基民盟党魁,逐步攀上政坛高峰。(路透社)

马克龙欲推多轨欧洲

银行家出身的马克龙固然比默克尔务实,希望发展多轨欧盟,让欧元区成员国进一步融合,建立财长职位及统一预算;其他未肯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则可继续“阁下自理”。他的视野亦较默克尔更加宏观,即使法国经济比东南欧国家好,但仍然主张统一财政,变相补贴别国发展,这亦是默克尔一直以来抗拒改革的原因。

但单凭务实和野心是否就能改革欧盟,遏止极右和民粹的疑欧浪潮,却是一大疑问。毕竟难民和财政问题只是欧洲一体化的病征,根本上还有政治认受性的问题,有如小撮自命精英的核心牵着其他人的鼻子走。马克龙的改革者姿态能否让欧洲民众广泛受落,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大选将为试金石。

如果正在淡出的默克尔和逐步接棒的马克龙都未意识到欧盟面对的存在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没有人能保证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性实验会以失败告终,那对欧洲以至世界秩序都绝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