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难民】快餐店非临时宿舍? 政府须为无家者提供适足居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港居住成本高,不少无家者只好留宿24小时快餐店,政府虽批出用地予社福机构提供临时宿舍,但有项目选址于垃圾站上盖,环境恶劣,加上政府资助宿位的数目与类型未能符合无家者的居住需求,生活上的支援及配套亦不足,无家者几无立锥之地。政府应以人为本,为无家长提供适足居所,保障他们的居住权。

居住成本过高 “麦难民”欠住宿选择

因街头的安全、卫生等问题,不少无家者选择于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留宿,有机构调查发现全港“麦难民”由2013年57人增至今年的334人。近日旺角西洋菜街麦当劳取消24小时营业,改由早上6时营业至翌日凌晨1时,有“麦难民”叹无处容身。另一边厢,有人认为麦当劳始终是餐厅,没有义务提供地方给无家者留宿,不应被长期当成宿舍。

事实上,本港的居住成本过高,并非人人都可租住舒适居所,板间房、笼屋等卫生欠佳的床位租金动辄数千元,社协有关“麦难民”访问结果显示,逾36%人的留宿原因是租金太贵。根据立法会文件,2017-18年登记露宿者共1,127人,大部分人(占394人)是因失业,无力支付租金而露宿,比四年前增10%。

+2

临时宿舍置于垃圾站上盖 政府忽视居住质素保障

无家者难以负担高昂的租金,政府批出用地予社福机构提供临时宿舍,并提供资助床位。社署助理署长彭洁玲指,露宿者宿位使用率仅得八成,认为现时宿位足够应付社会需求。但是,资助的项目质素参差、配套不足,或是无家者不入住宿舍的原因。

目前有八间社福机构为无家者提供16间临时收容中心及单身人士宿舍,至今年四月,政府资助的短期宿位只有222个,整体宿位则有640个。

政府一直忽视了居所应有的条件。去年六月,立法会工务小组通过2.2亿重置油麻地上海街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项目,有民主派议员不满当局坚持将露宿者之家置于垃圾站之上,指即使分隔楼层,始终容易滋生木虱及老鼠,何君尧议员则认为政府提出的计划已经达到“service apartment”(服务式住宅)的水准,批评是泛民议员故意阻挠政府拨款申请。由此可见,政府只着重供应床位“安置”街上的露宿人士,并无进一步考虑他们的生活质素。

最新的方案中,垃圾站与露宿者之家中间,会加建两楼层,作政府办公室及仓库用途。(立法会文件)

此外,宿舍有各种规限,无法提供安定的居所。残疾人士及资助女性宿位不足,如下层床位需轮侯至少半年,而服务对象为女性的短期宿舍只有三间,其中两间的宿位更不获政府资助。另外,有社区组织干事批评,现行宿舍住宿期过短,普遍仅得3至6个月,无家者只能不断另觅地点“再露宿”,而部份宿舍规定晚上11点返回宿舍,早上又将他们赶离,未能配合须于晚上工作的无家者,亦有临时宿舍使用者称曾遇上性骚扰、失窃等安全问题。

社会福利署紧急/临时收容中心/宿舍/短期宿舍名单。(来源:社会福利署文件)

政府有责任保障市民的居住权,即使只属过渡性质,临时宿舍应更人性化,为无家者提供选择,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重新起步。长远而言,政府在规划上不能任由房屋商品化,应从市民的城市生活出发,令人人都有合适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