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港口货运式微 货柜码头何去何从?
航运业过去曾为香港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动力,至今仍是香港主要产业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海运行业供过于求,以及内地航运业因规管减少而快速成长,香港航运业亦辉煌不再。上周发表的施政报告,当中“航运物流”部分检讨了航运业现况,认清其走下坡的现实。香港物流业正面临转型之时,政府适时推出政策协助,值得肯定。不过,物流业将来仍有两大问题:海运转型后如何处置葵青货柜码头,以及如何善用大湾区规划机遇,发展现代商贸。
香港航运业走下坡已是不争事实:香港货运输送量已落后于上海、新加坡、深圳、宁波—舟山等一线港口。上周发表的施政报告当中,便提到“我们必须承认单靠港口货柜进出业务并不能继续为香港经济带来强大增长动力”,显示政府亦终于认清经济发展趋向。当然,香港航运发展多年,亦累积了不少优势,施政报告中提到八项措施善用优势帮助香港航运业转型。
参考文章:航运业走下坡 宜审视货运业用地
(1) 以税务措施推动香港的船舶租赁业务,并委托香港海运港
口局成立专责小组拟订细节,借此提升香港成为亚太区的
船舶租赁中心;
(2) 提供税务减免,以促进海事保险及承保专项保险业务在香
港的发展;
(3) 研究简化规管,便利船东保障及赔偿协会在香港运作;
(4) 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措施,支持香港为国际海运业继续提供
可靠和高质素的争议解决服务;
(5) 在选定的政府海外经贸办和驻内地办事处及联络处设立香
港船舶注册处区域支援团队,以更快捷直接地为船东在当
地港口提供支援,并推广香港船舶注册;
(6) 向“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注资2亿元,加强培育行业
专才;
(7) 继续拓展香港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网络,以吸引更
多国际海运和海运服务业公司落户香港;及
(8) 与业界合作,共同在海外和本港向持份者推广香港的海运
及港口服务,并鼓励更多公司和个人积极把握相关行业的
商机和就业机会。
这些措施着眼于发展航运服务业,例如推广香港注册船只品牌、海运争议解决服务、海事保险等。这正好参考了伦敦过去航运业发展的模式,渐渐由营运货柜码头处理货运这类硬件业务,改为发展高增值的航运服务业。
应思考葵青货柜码头应何去何从
政府主动提出政策促进航运业向高增值转型,勇于面对经济问题,判断正确。然而,施政报告却未有着墨于转型将面对的另一大问题。由于港口货运量日渐减少,以往货柜码头门庭若市、熙来攘往的日子不再,甚至一度草拟兴建的十号货柜码头亦早已搁置。可以预期,葵青货柜码头在未来的使用率将进一步下降,而货柜码头该何去何从,值得政府再花心思探讨。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广达279公顷,另外码头附近有近100公顷土地作后勤之用,而且位处市区,交通配套等亦早已成熟,深具发展潜力。政府既然肯定港口货运正走下坡,应该重新判断葵青货柜码头是否应继续占用这整块重要地段。如果预计港口货运将继续收缩,便应尽早考虑重置货柜码头,或是缩减货柜码头面积。香港严重土地不足,尽早收回货柜码头,将之平整成公园等随时可用的“留白地”,正好可以提供一幅广大的土地储备,待他日有用之时便能快速满足需求。事实上,坊间亦有不少声音提议发展货柜码头,政府自身亦应该早日有所计划。
把握发展现代商贸的机会
传统货运正面临退潮,政府亦应计划如何帮助从事港口货运的企业和工人转型,以追赶时势变化。施政报告提及到的空运,便是可能的转型方向。空运是高增值行业,现时空运货物以重量计算虽只占总货物量1.6%,但若以价值计算,则高达四成。报告提出发展本地空运物流的计划,包括已招标兴建的高端物流中心,及重建香港机场空邮中心,便可能成为香港货运转型的重要方向。除了报告所提及之外,伴随着大湾区发展,香港应该再进一步与区内各大货运机场合作。机场三跑已开始兴建,政府亦应尽快与内地商讨如何分享空域,以应付新增的航班。
除此之外,现代国际商贸货运,例如无人机应用、现代物流等,都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可能性。政府如能尽早制订产业发展蓝图,便可以令港口货运转型更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