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互联网改变消费模式 中小企数码化还需政策松绑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早前Google香港发表《智慧数码城市白皮书》,发现消费者数码指数达2.44(满分为5分),消费者已做好日常数码应用的准备,但仅有50%本港中小企认同数码化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反映中小企数码化发展或追不上市场需求。本月特首将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政府应推行政策松绑,推动网络交易平台发展,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电子服务。

早前Google香港发表新一年的《智慧数码城市白皮书》,发现即使政府去年已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又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500亿元发展创科,只有 14% 受访公众认为政府投入足够投资将香港转型为智慧城市,较去年 21% 为低。此外,只有三成香港市民视香港为智慧城市,Google 香港销售及营运董事总经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表示:“香港在过去一年消费者数码参与度只见些微增长,同时中小企业的数码参与度亦落后于大湾区内邻近城市如深圳和广州。”

Google香港第二年发表《智慧数码城市白皮书》,研究香港消费者对智慧城市的认知与科技应用,以及商业机构的数码转型进程。(余俊亮摄)

顾客转变消费模式 中小企仍见步行步

《智慧数码城市白皮书》指,本港的消费者数码指数(Consumder Digital Index)为2.44(满分为5分),较去年上升 0.09,当中以55至64岁的年龄层进步最明显,同比上升0.28。可见各年龄层已做好日常数码应用的准备,对旅游、金融、零售和医疗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带来机遇。报告亦指出本港的互联网使用率高,基建设施较为完善等,有助企业利用科技发展商机。在消费模式方面,据去年报告,89%受访者会在购物前预先进行网上搜查,另有75%人更会在商店购物时使用手提电话上网搜寻货物资讯,进行比较或格价。

然而,中小企对消费模式转型的回应不够积极,在开发电子服务上追不上需求。即使本港、广州及深圳中小企均认同数码转型对公司业务有影响,仅有50%本港受访中小企认为数码化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远低于本港大型企业(逾80%),亦相对广州及深圳中小企的66%为低。此外,即使67%的本港企业表示正在积极寻找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年只有28%企业表示在两年内将非常积极地投资于业务的数码化,甚至有21%企业从未开展数码化计划。反映本港中小企虽对数码化发展的趋势有一定认知,但行动与计划不足,或未能与消费模式接轨。

网络平台助企业数码化 还需政策松绑

碍于风险及成本,中小企对自主开发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网络交易平台作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的中介,可为企业数码化提供机遇。近年大型网上旅游中介平台兴起是为一例,目前98%的消费者会在旅游前上网获取旅游资讯,网络中介平台收集市场上各供应者的资讯,为消费者提供旅游行程、订购酒店、机票、餐饮服务、导航等,平台的服务范畴多元化,令旅游方面的数码应用更为普及,惠及企业与消费者。此外,零售服务电子化已是全球趋势,内地的零售平台已发展多年,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5月,内地消费者通过阿里零售平台购买各类香港产品的成交量是2014年同月的近24倍,无疑为零售业带来商机。

推动智慧城市不能单靠资金援助,更需灵活政策,需要鼓励机构透过大数据开发方便市民的程式。本地网络平台服务商让更多企业通过互联网扩阔市场,并提供多元化电子服务,令市民生活更便捷。现时平台服务商作为一般商业机构,欠缺支援,例如在租金、物流规定等面对各种障碍,政府应减少对其限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如为相关平台引入系统技术、排除投资障碍、销售限制等,长远而言,宜培养科技人才,为业界发展作准备。

随着科技发展,各行各业面对数码化的需求,政府应协助企业转型,并由推动网络交易平台开始,发展智慧城市,以科技协助市民改善生活。

香港电视现有15至16间门店,除了增加提货地点,亦能教导年长消费者学习使用网购服务。(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