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教师同工不同酬 中小学教师职级学位化刻不容缓
有报道引述消息指,教育局考虑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学位化,预计小学设三年过渡期,中学或一次过落实,文凭教席将成为历史。教育界争取中小学教师全面学位化多年,取缔文凭教席不宜再拖,当局应尽快于中小学实行有关措施,保障具资格的教师得到合理薪酬待遇。
本月特首将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消息指教育局将采纳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建议,全面落实教师学位化,料政府须每年额外投放15亿。中学学位教师比例将由现时85%,下学年一次调高至100%,小学则料分阶段调高学位教师比例,三年内由65%增至100%,以配合学校在教师升迁部署。
教师早获学位资历 当局落后至少十年
文凭教师(CM)原是用于聘请未有学位的教员,职级待遇较助理小学学位教师及学位教师差。起薪点差约$1440,而顶薪亦分别相差$11,925及$23,670。
自二战后适龄儿童不断上升,各师范专科学校涌现,战后本港确有一部分未获学位的教员,文凭教席有一定需求。但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高等院校迅速增加,1992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的《第五号报告书》提出15年内改善全港师资培训。随后大学先后开设教育学士课程,又为小学教师开设“接驳式”在职学位课程,供非学位课程的教师就读,教师的资历早已提高。
“01观点”早前已就坊间教师资历作分析,自2004年起包括香港教育学院在内的大专院校基本上已没有再开办教师文凭课程,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学位以及为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可见,超过十年以来,新入职的教师几本上全部拥有学位,现时中学、小学教师分别99%和97%持有学位,文凭教席早已不合时宜,理应取缔。
同工不同酬 对拥学位文凭教师不公
从师范学院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凭教席,对合资格教师不公。当局为学位教席设有严谨上限,部份持有学位的教师只能取得文凭教席。虽然政府近年逐步上调中小学学位教席比例,目前小学和中学学位教席比例分别为65%及85%,但远追不上持学位的教师比例。
业界以文凭教师(CM)雇用持有学位的教师,以较低的薪酬雇用资历、工作内容与学位教师无异的教员,对其不公,亦降低优秀人才投身教育的意欲,影响教育发展。目前全港约有1.6万名现职文凭教席,根据当局估算,全港有逾1.1万名小学教师与4000名中学教师,虽持有学位资历,却受聘为文凭教席,共占五万名中小学教师编制的30%。因此,现届政府应改革历史遗留的制度,还过万中小学教师合理薪酬。
逐步淘汰 不宜再增过渡期
若消息属实,是次教育局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学位化是正确方针,然而,过往政府取缔文凭教席的步伐缓慢,就算政策难一步到位,过渡期也应该缩至最短。政府在1993年开始计划调整小学学位教师比例,2001-02学年把35%的小学教师职位提升为学位教职,自2015年起,学位教师职位的比例由55%,只同比增加5%,至本学年的65%。比例调整计划其实已有过渡作用,极小部分未获学位的文凭教师将随退休等自然淘汰,制度已落后十年之久,政府不应再拖,合资格的小学文凭教师,亦应尽快提升为学位教师。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指,当推行全面学位化后,建议同步增加高一级的“小学学位教师”(PSM)比例,占每校一半教师人数。目前不少学校让助理小学学位教师(APSM)担任行政及科务统筹工作,若有关中层工作集中于升级职位的教学人员中,变相减少其投放在教学的时间。故有关建议可助建立专业阶级,提升行政管理的质素。
总之,政府有责任保障教师的资历获得认可,尽快取缔中小学文凭教师(CM)职级,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让教员获尊重,安心教学,助本港教育长远发展。